设计要点
排管所需孔数除按电网规划敷设电缆根数外,还需有适当备用孔供更新用。
管道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可采用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粉)。
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物。
施工要点
排管建成后及敷设电缆前,对电缆敷设所用到的每一孔排管管道都应用相应规格的疏通工具进行双向疏通。
清除排管内壁的尖刺和杂物,防止敷设时损伤电缆。
疏通检查中如有疑问时,应用管道内窥镜进行探测,排除疑问后才能使用。
电缆敷设前,在线盘处、工井口及工井内转角处搭建放线架,将电缆盘、牵引机、履带输送机、滚轮等布置在适当的位置,电缆盘应有刹车装置。
电缆应有牵引头,如没有,则在敷设前应制作牵引头并安装防捻器,在电缆牵引头、电缆盘、牵引机、转弯处以及可能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应采取保护措施,有专人监护并保持通信畅通。
电缆敷设后,按设计要求将工井内的电缆固定在电缆支架上,并将排管口封堵好.
工作井内的电缆进入排管前,宜在电缆表面涂中性润滑剂。
敷设电缆时,在排管口设置管口保护喇叭以保护电缆。
监理要点
巡视检查电缆的固定情况符合设计要求,电缆与夹具间要有衬垫保护,个别地方支架过短应加装延长支架。
对电缆在转弯处时进行查看,应有垫铁保护。
巡视检查电缆固定在过渡支架上是否稳定,过渡支架焊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巡视检查电缆蛇形敷设的波节波幅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螺栓的紧固情况,卡具两边的螺栓要交叉紧固,不能过紧或过松。
电缆扰性固定图
3.4缆蛇形布置
工艺标准
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共同沟或桥体箱梁内敷设时应采用蛇形布置,即在每个蛇形弧的顶部把电缆固定于支架上,靠近接头部位用夹具刚性固定。
电缆蛇形布置的参数选择,应保证电缆因温度变化产生的轴向应力无损电缆绝缘,不致对电缆金属套长期使用产生疲劳断裂,且宜按允许拘束力条件去认定。
水平蛇形布置时,宜在支撑蛇形弧的支架上设置滑板。
三相品字垂直蛇形布置时除在每个蛇形弧的顶部把电缆固定于支架上外,还应根据电动力核算情况加必要的绑扎带绑扎
(1)砖沟尺寸应按容纳的全部电缆确定。
(2)砖的抗压强度应根据路面情况确定。
(1)砌筑时上下层错缝,如需停歇时应留斜槎。
(2)转角处或交接处需同时砌筑。
(3)砌块龄期不应小于28天.
(4)浇筑前,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
(5)电缆沟墙体顶端应用钢筋混凝土圈梁结构。圈梁箍筋封闭弯钩在绑扎时应相互错开。
(6)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密实。并检查模板、垫块、管材等有无移位。压顶应分段浇筑混凝土。
(7)在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应注意振捣器的有效振捣深度。
(8)捣固时间应控制在25~40s,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9)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强养护,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拆除模板。
(10)做好成品的保护工作,防止污染和磕碰。
(11)抹灰前应充分湿润墙体,并贴灰饼充筋,保证抹面垂直度和平整度。
(12)抹灰完成24h后及时对抹灰面进行喷水养护,防止空鼓开裂。
支架安装图图
3.3集水坑及排水处理
(1) 底板散水坡度应统一指向集水坑,散水坡度宜取0.5%左右。
(2) 集水坑尺寸应能满足排水泵放置要求。
(3) 坑顶宜设置保护盖板,盖板上设置泄水孔。
(4) 集水坑应根据电缆沟(电缆隧道)的平面尺寸及外形合理设置。
(1)排水可采用机械排水和自然排水,集水坑尺寸应满足排水方式的要求,并在图纸中标注。
(2)集水坑位于井室人孔正下方。
(3)集水坑上应设置井篦子。
(1)排水沟及集水坑应与侧壁保持足够距离,不影响基坑施工。
(2)地坪施工时做好结构泛水,保证表面散水畅通。
(1)在有地下水排出的隧道,必须挖凿排水沟,当下坡开挖时应根据涌水量的大小,设置大于20%涌水量的抽水机具排出。5检测部位非金属护套与接头外护层(对外护层厚度2mm以上,表面涂有导电层者,基本上即对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进行)。抽水机械的安装地点在导坑的一侧或另开偏洞安装,并用栅栏与隧道隔离;抽水设备宜采用电力机械,不得在隧道内使用内燃抽水机,抽水机械应有一定的备用台数。
(2)隧道开挖中预计要穿过涌水地层时,宜采用超前钻孔探水,查清含水层厚度、岩性、水量、水压等,为防涌水提供依据;如发现工作面有大量涌水时,要立即令工人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