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超高压电缆标准常用指南
作者:长能电力2020/3/9 19:44:47





施工要点

电缆输送机与滑车搭配使用,根据电缆的型号、规格选取电缆输送机与滑车。

一般每隔20米左右放置一台电缆输送机,每隔3~4米放置1个滑车。

在隧道内拐弯、上下坡等地方应额外增补电缆输送机,并加设专用的拐弯滑车。在比较特殊的敷设地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电缆输送机。

全部机具布置完毕后,试运转应无问题。

电缆盘处设1~2名有丰富经验人员负责施工,检查外观有无破损,并协助牵引人员把电缆端头顺利送到井口下。

电缆盘应配备制动装置,它可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能够使电缆盘停止转动,有效的防止电缆受损伤。

敷设过程中,局部电缆出现余度过大情况,应立即停车处理后方可继续敷设,防止电缆弯曲半径过小或撞坏电缆。

电缆敷设的速度要求6m/min。

电缆线路的裕度按照设计要求预留。

电缆敷设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将电缆固定在电缆支架上,如采用蛇行敷设应按照设计规定的蛇形节距和幅度进行固定。

监理要点


巡视检查电缆的固定情况符合设计要求,电缆与夹具间要有衬垫保护,个别地方支架过短应加装延长支架。

对电缆在转弯处时进行查看,应有垫铁保护。

巡视检查电缆固定在过渡支架上是否稳定,过渡支架焊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巡视检查电缆蛇形敷设的波节波幅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螺栓的紧固情况,卡具两边的螺栓要交叉紧固,不能过紧或过松。

电缆扰性固定图

3.4缆蛇形布置

工艺标准

电缆在电缆沟、隧道、共同沟或桥体箱梁内敷设时应采用蛇形布置,即在每个蛇形弧的顶部把电缆固定于支架上,靠近接头部位用夹具刚性固定。

电缆蛇形布置的参数选择,应保证电缆因温度变化产生的轴向应力无损电缆绝缘,不致对电缆金属套长期使用产生疲劳断裂,且宜按允许拘束力条件去认定。

水平蛇形布置时,宜在支撑蛇形弧的支架上设置滑板。

三相品字垂直蛇形布置时除在每个蛇形弧的顶部把电缆固定于支架上外,还应根据电动力核算情况加必要的绑扎带绑扎



式中:

R'——单位长度电缆导体在θ℃温度下的直流电阻;

A——导体截面积,如导体右n根相同直径d的导线扭合而成,A=nπd2/4;

ρ20——导体在温度为20℃时的电阻率,对于标准软铜 ρ20=0.017241Ω?mm2/m:对于标准硬铝:ρ20=0.02864Ω?mm2/m;

α——导体电阻的温度系数(1/℃);对于标准软铜:=0.00393℃-1;对于标准硬铝:=0.00403℃-1;

k1——单根导线加工过程引起金属电阻率的增加所引入的系数。一般为1.02-1.07(线径越小,系数越大);具体可见《电线电缆手册》表3-2-2;

k2——用多根导线绞合而成的线芯,使单根导线长度增加所引入的系数。对于实心线芯,=1;对于固定敷设电缆紧压多根导线绞合线芯结构,=1.02(200mm2以下)~1.03(240mm2以上)

k3——紧压线芯因紧压过程使导线发硬、电阻率增加所引入的系数(约1.01);

k4——因成缆绞合增长线芯长度所引入系数,对于多芯电缆及单芯分割导线结构,(约1.01);]

k5——因考虑导线允许公差所引入系数,对于紧压结构,约1.01;对于非紧压型, k5=[d/(d-e)]2(d为导体直径,e为公差)。

20℃导体直流电阻详见下表(点击放大):

以上摘录于《10(6)kV~500kV电缆技术标准》(Q∕GDW 371-2009 )。

2.2 导体的交流电阻

在交流电压下,线芯电阻将由于集肤效应、邻近效应而增大,这种情况下的电阻称为有效电阻或交流电阻。

电缆线芯的有效电阻,国内一般均采用IEC-287推荐的公式 :

R=R′(1 YS YP)

R——蕞高工作温度下交流有效电阻,Ω/m;

R′——蕞高工作温度下直流电阻,Ω/m;

YS——集肤效应系数,YS=XS4/(192 0.8XS4),

XS4=(8πf/R′×10-7kS)2;

YP——邻近效应系数,YP=XP4/(192 0.8XP4)(Dc/S)2{0.312(Dc/S)2 1.18/[XP4/(192 0.8XP4) 0.27]},XP4=(8πf/R′×10-7kP)2。

XS4——集肤效应中频率与导体结构影响作用;

XP4——邻近效应中导体相互间产生的交变磁场影响作用;

f——频率;

Dc——线芯直径,m;

S——线芯中心轴间距离,m;

ks——线芯结构常数,分割导体ks=0.435,其他导体ks=1.0;



商户名称:中山长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