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粘贴碳纤维布桥梁加固法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是近年来在发达***兴起的一项新型加固技术, 该项技术是将碳素纤维这种纤维应用于土木工程, 利用树指类材料把碳纤维粘贴于结构或构件表面, 形成复合材料体 CFRP, 通过其与结构或构件的协同工作, 达到对结构构件补强加固及改善受力性能的目的。1、破损面混凝土表面处理: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剥落、疏松、蜂窝、腐蚀等劣化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结构层。
施工要点
(1) 碳纤维布应按顺序依次粘贴于工作面, 并用手轻压, 采用***的消泡辊顺纤维方向从中间向两边或沿一边多次辊压, 挤出气泡, 使浸渍树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
(2) 粘贴的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 除去表面浮尘和油污, 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 转角粘贴处应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 圆弧半径不小于 20mm, 对于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应用找补材料填补平整。
碳纤维加固工程验收细节和方法(一)一般规定
现场施工温度不低于15度进行控制,低于15度应使用冬季配方胶,低于零下5度应停止施工,现场无粉尘,且不受日晒、雨淋和化学介质污染。
(二)界面处理
1.粘贴碳纤维布表面观察、触摸,并辅以圆弧样板检测。这里有几个***,混凝土表面有凹凸不平需要进行修补、对有段差、内转角的部位应抹成平滑的曲面,对构件截面的棱角应打磨成圆弧半径不小于25MM的圆角,沪宁图表面应保持干净。
2.混凝土表面含水率不宜大于4%,且不应大于6%,检测方法:用含水率测定仪检测。
3.对于配有底胶应按说明进行涂刷和养护,结构加固工程,不得擅自免去涂刷底胶工序。,检测方法:监督涂刷底胶并检查底胶进场复检报告以施工。
4.底胶应按说明进行配置,搅拌后进行抽样检测初黏度,符合要求在施工,不得添加稀释剂或者溶剂改变其黏度,待底胶指干平整在进行施工,检测方法:现场监督全部检查。
5.若底胶指干,未能及时粘贴碳纤维布,房屋加固工程,必须等待12小时后在施工,且清理表面灰尘。
(三)主控项目
1.配置好的胶水色泽均匀,无气泡,结构加固设计,防止水、油、灰尘进入。
2.按照设计进行裁剪,严禁折叠,如有折叠,应裁取折痕一段。
3.沿着纤维方向有滚筒在已经贴好的碳纤维布表面行多次滚压,使胶液充分浸透碳纤维不,压实、无气泡发生。
4.多层粘贴时,待碳纤维布表面胶液达到指干立即进行下一层施工,若延误一小时,必须等12小时后在施工。
5.后一层施工完毕后,需再碳纤维表面涂刷一层浸渍胶。
(四)施工质量检验
1.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量可以用锤击法或者其他方法进行检查,确认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总粘结面积的95%。。
2. 对于单个空鼓面积不应大于10000平方毫米,允许采用***法进行充胶处理,若单个空鼓面积大于10000平方毫米,应进行割除修补,重新粘贴碳纤维布,粘贴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厘米,罗湖加固,若粘结层数超过3层,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厘米。对于非受力方向搭接长度可取为10厘米。目前,用于桥梁加固的碳纤维材料主要是承受拉应力,约束裂缝的开展。
3.碳纤维布胶层的厚度要求1.5毫米,正负误差0.5毫米。
4.粘贴碳纤维布的位置与设计要求的位置中心偏差不应大于10毫米,长度负偏差不应大于15毫米。
基于光纤的智预应力碳纤维加固系统
1、性能简述
光纤碳纤维板是指由碳纤维增强材料,环氧树脂基体材料,在结构内部加入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驱动元件和测控软硬件,并经一系列生产工艺制成的碳纤维板。
区别于普通的碳纤维板,光纤智能碳纤维板主要是能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荷载作用,感知内部结构的疲劳性和腐蚀性,并通过智能软件传输到电脑端,使工程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到工程结构概况。
2、应用评价
针对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和诊断是一项贯穿整个工程生命的周期的技术,从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一直到拆除都需要进行监测。
光纤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系统除了具有普通碳纤维板的低密度、高强度、耐久性好、耐酸碱化学腐蚀性能强、抗压抗剪强度大等优异性能,可广泛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梁、板、柱、墙、天路公路强梁、隧道、烟囱、塔结构等设施的加固补强。预应力碳纤维板做补强混凝土结构时,对原混凝土结构扰动较小,相较于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化学灌浆施工等加固方法,预应力碳纤维版施工工艺更为简便且加固效果突出。相较于其他的加固方式,利用预应力谈纤维板加固系统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并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得到愈来愈多的青睐于肯定。二光纤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系统正好弥补了普通碳纤维板加固在结构中无法实时检测的遗憾。相比普通碳纤维板的性能特点,光纤预应力碳纤维板肯定是更上一层楼。因此,采用适当的加固和改造技术措施,***和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及通行能力,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以适应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需要变得十分迫切。因此也已在桥梁、建筑物结构等工程中得到适用,并取得一致好评。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