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个人信用标志的被当作商品在网上倒卖。网上买的方式多样,如通过网上商城、商品交易平台、博客等发布相关“广告”信息,倒卖网盾、手机卡、资料等,其危害不容小觑。所有怕丢失或者重要的数据存两份以上的副本,两份副本同时丢失或损坏的概率就够低了,更重要的存多少副本自己决定。在我国,采用的实名制,卡内存储了很多个人信息。如果贪图小便宜出售自己名下的,有可能被收卡人用来从事非法活动,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甚至承担刑事责任。非法买卖的、可能被用于洗钱、逃税、诈骗、送礼和开店刷信用等行为。
央行通知显示,接下来7个月时间内,针对网上非法买卖的违法违规行为,将集中清理整顿,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低级格式化的销毁最为彻底,很难通过软件再将已经销毁的数据还原回来,硬盘存储空间得到充分释放。与此同时,央行希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非法买卖为性质和后果的认识,实现清理信息、严厉打击犯罪、规范发卡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的目标。
省会银行业人士提醒市民,对于废弃不用的,应及时办理销户业务,并将卡片磁条毁损,不随意丢弃。此外,持卡人还应避免出租、出借、出售和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一)销毁的都是已文件的错误心理。对密级文件、资料的保密期限和程序无知,以为凡是要销毁的密级文件、资料都是已经的。在这种心理作用下,销毁文件过程中,将密级文件、资料当作非密级文件、资料处理,造成失、泄密。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会将重分的密件,和对本单位作用不大,没有存档价值,但尚未的密件列入销毁文件的范围;还有,有些密级资料,可能已经部分公开,但部分公开不等于全部公开,即使是已经公开的那一部分,也许还和以前作为密件存在时,表述形式、方法会有所不同。建安提供的销毁服务确保客户的秘密信息按照国际信息安全标准的规定得到安全、专业的销毁。比如编的党内秘密刊物《内参选编》,常常就有这种情况。不懂得这个道理,就容易将密件和非密件混在一起处理,导致密件失控。
(五)“有密难保”的心理。思想上存在这种错误观点的人认为,人家科学技术发达,天天在太空转,你想保密,也保不住。表现在销毁文件过程中,就认为密级文件上的“那点东西”别人早就知道了,因而自己的行为,不严格按要求办,后指出失、泄密。有专业干这个的公司可以接手成批硬盘,确保运输过程中的监管,甚至录下销毁过程。 三、防范对策 销毁文件过程中出现的失、泄密事故,在全部失、泄密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会出现一次泄露大量国家秘密的严重后果,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防范工作。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