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传输过程中,在不追求高质量又要兼顾带宽资源和节省时间情况下,对视频进行压缩是再好不过了。视晶无线通过本文带大家来了解下视频压缩、传输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技术。
视频无线采集、传输
视频(Video)泛指将一系列静态影像以电信号的方式加以***、纪录、处理、储存、传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连续的图像变化每秒超过24帧(frame)画面以上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人眼无法辨别单幅的静态画面;看上去是平滑连续的视觉效果,这样连续的画面叫做视频
一、视频压缩分类
根据编码数据能否完全可逆,可以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1. 无损压缩
无损压缩的编码效率比较低,压缩率通常在10倍以下,主要适用于对数据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应用,例如***图像处理,数据文件压缩等。
2. 有损压缩
有损压缩利用量化方法,删除了大量不相干(irrelevancy)信息,能实现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压缩率。有损压缩后的数据只能近似的重构原始图像,因此压缩率和图像质量之间构成了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通常情况下,量化会降低图像客观质量,然而根据人眼对高频信息的不敏感特性,只要选择合适的量化因子,图像的主观质量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传统的视频编码技术有熵编码、变换编码、预测编码等,这些技术仍然在不断改进中,并且至今它们还处于视频压缩领域中的主流地位。
视频传输到云端核心架构
二、视频传输
视频传输种类:基带同轴传输;基带双绞线传输;射频调制解调传输;光缆调制解调传输;视频数字(网络)传输;微波传输(无线天线)。
(1)基带同轴传输
同轴电缆是***可以不用附加传输设备也能有效传输视频信号方法(***衰减***小)。 可知要求
75-5≤200m
75-7≤400m
75-9≤600m
75-13≤800m
如超过800m,不建议用同轴传输,由于分布参数更大,寄生干扰引入,图像质量下降。 (2)双绞线传输
由于双绞线上的两个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且两线相绞(不断改变方向),这样线间的寄生电抗与其相邻电抗也极性相反大小相等(两线完全平衡时)。
C1、C2、?Cn是每对双绞线每一绕结的分布电容。 L1、L2、?Ln是每对双绞线每一绕结的感应电感。
电容C总= C1+C2+?+Cn+(-Cn+1)
总感应电感
LA=L1+(-L3)+?+Ln
LB=-L2+L4+?+(-Ln+1)
当绕结基本平衡时:Cn= Cn+1,L总=0,C总=0
这表明从传输信号的角度分析两线间的寄生电容、寄生电感趋于零,但对外界干扰信号而言上述结果并不存在(干扰信号在两根线上幅度极性都一样)。
微波传输(无线天线)设备
(3)射频调制解调传输
通过宽频调制器将图像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使多路信号可在同轴电缆中上行传输,传输到控制室经过单路或多路视频解调,解调出标准视频信号。首先将同轴电缆的0~1000MHz划分为不同的传输通道(上行、下行、报警传输、隔离带),8MHz为一频道。然后将利用移频键控(指视频调幅调制、音频调频调制及FSK数据调制)技术,将不同的信号调制到不同的通道上,通过一根“电缆”上行、下行同时传输,使多系统、多信号共缆。
(4)光缆调制解调传输
视频信号的传输路径:“C”VF进入发射机的(V***O IN)接口,经PFM调制,电光转换,变成光信号经适配器注入光纤,经光纤传输至光接收机,光电转换,PLL锁相解调,还原成VF信号进入。
控制数据传输路径:从指挥中心发出的控制数字信号从光接收机数据入口(DATEIN)进入光端机,经PFM调制,电光转换,变成光信号经适配器注入光纤,经光→前端光端机,经光电转换,PLL锁相解调,***控制码,经数据接口输出到***箱。
(5)视频数字(网络)传输
原理:本地就近存储、用现有网络(校园网等)传输终端还原。(D→D/A→A→A/D→D) (6)微波传输系统(无线天线)
高吞吐量、高可靠性、***的传输距离和高性价比,5.8GHz无线宽带接入产品一般采用D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方案实现:无线网络(视距);中继(非视距)。
以上从视频的定义、视频压缩和传输相关技术的概括,希望对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