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于电子招投标的几个误区
作者:2017/6/9 7:34:14

电子招投标已经成了当下企业招标采购的热衷模式,电子招投标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益处,规范了采购流程,缩短了采购周期,提升了效率,节省了成本。但是,还有很多企业,对电子招投标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影响和阻碍了电子招投标行业的发展,对此康拓普认为,纠正错误认识,对企业对行业都有积极的意义。目前看,主要有3大误区:

企业对于电子招投标的几个误区

误区1:电子招投标系统会让招标人失去项目主动权?

电子招投标是新生事物,很多企业招标人对电子化招标如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不正确的认识。其中最大的误区是:他们认为使用电子招投标系统会让自己无法掌控局面,造成企业损失,因此对电子招投标心存顾虑和防范心理。

例如当一个招标项目采取公开招标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子交易平台直接网上购标,那么必然会有一些不合格的投标人参与竞争,这会给招标人带来不可预见性的风险,因为招标人想要的是那些性价比高又不具备风险的投标人。因此,招标人在很多时候希望招标过程相对可控,希望意向投标人中标。因为很多时候,企业招标最后的中标人往往不如原来的“意中人”,给生产经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

因此,电子招投标是能规范和监督流程,增加透明度和公开性,但它并不是自动招投标,它没有改变各方当事人的角色和权责,系统不会削弱评标专家的作用。

误区2:电子招投标系统只要建好就万事大吉了?

确实,电子招投标系统提供了完善和强大的功能,能支持招投标全程相关的几乎全部活动,因此有些招标人就错误的认为,所有事交给电子招投标系统就可以了。其实,仅仅依靠电子招投标系统提供的功能还不够,还需要招标人在运营上面多下功夫。比如以下3个方面就需要招标人的努力了。

首先,实现招标文件的模板化。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不采用模板化管理,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的编制就无法做到结构化,在评标时就比较难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而长期积累下来的大数据也很难得到较深层次的应用。因此,招标文件的模板化,是实现招标投标文档的数字化,便于大数据平台对数据采集和挖掘,进而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而这需要企业招标人花费时间和力气进行整理,但也没必要独自完成,可以采取外包、众包和共享等方式灵活进行。

其次,完善和落实清标和评标规则。在传统纸质模式下工作量太大,几乎没人真正按照要求清标,给不平衡报价留下了隐匿空间,留下后患。而电子招投标的一大好处,是能对数据自动进行处理,这在施工招标项目当中的清标和评标环节尤其有用。

但是,电子招投标系统只能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数据处理。所以,要想要求系统自动完成清标或者部分评标工作,那就必须制订出一整套清标规则和评标办法。因此,企业招标人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类型和环境,进行归纳整理,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让清标规则和评标办法变得更加完善。

最后,是定期培训。电子招投标不同于传统的招投标模式,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和特殊性,招标项目经理、评标专家和投标人等系统用户,都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过程,因此培训也是企业招标人运营的一项重要内容。

误区3:电子招投标只是把招投标搬到了互联网上?

电子招投标的本质是“互联网+招标采购”,因此很多企业招标人认为电子招投标只是将传统招投标模式搬到了互联网上。其实,这是对电子招投标最大的误解,它大大低估了电子招投标的价值。电子招投标作为电子商务在招投标领域的应用,能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极大的降低了企业和整个社会的招标采购成本。主要是以下2类资源的共享:

第一类资源是评标场所。按照国家法律,实行电子招投标平台的机构都必须建设带有评标终端、视频监控设备的评标场所,如果每个单位都建设,实在是一个莫大的浪费。其实,对于那些跨地域经营的招标机构,完全可以共享当地招标机构的评标场所,而不是全部自建。未来,电子招投标可以让全国各地企业和政府的监控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让评标场所共享共用,从而提升设备的使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第二类资源是评标专家。既然评标都是在电子招投标平台上进行,而且评标场所也可以就近使用,那么评标专家也完全可以跨区域使用。这样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评标“常委”,又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更加优秀的评标专家,增加招投标的公正性和质量度。

正确的认识电子招投标,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共识,企业电子招投标的发展才能迎来质的飞跃,把我国的招标投标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百度搜索“康拓普天诚招投标系统”,进官网了解更多详情。

康拓普天诚招投标系统,顺应时代,助推中国电子招投标行业发展,专为政府机关、大型集团企业、招标代理机构开发的专业、强大、稳定、功能完善的电子招投标软件。电子招投标时代,选择康拓普天诚招投标系统,率先抢占时代红利。

商户名称:深圳市康拓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