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脑、平板……IT电子产品在***有多么庞大的产值,但大家想过没有,如此巨量的生产规模,只被少数几家制造代工厂分享。那么,印刷业的竞争***终会不会走向寡头垄断的结局呢?这个不得而知。
从IT电子行业来看印刷行业,先给大家讲讲台湾经济腾飞和郭台铭一战成名的历史。
1980年代,Intel、IBM、Motorola这些国际品牌商,都是自己设厂生产。1987年,张忠谋看到代工集成电路的商机,在台湾成立台湾积体电路公司,如今,台积电是世界***大的集成电路制造厂,占***IC制造产能的50%。
欧美各国和日本的IT产业成本竞争压力逐渐加大,他们慢慢把生产外移到工资成本较低的亚洲,台湾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据点。很多台湾人在国外工厂学到一身本事,纷纷出来创业,台湾经济由此起飞,这约在1985年左右。
他们的创业模式大都如此,找出一段原来大公司工厂里的生产瓶颈,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效率瓶颈,回头找老东家,提供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品质,服务老东家。
工业得以迅速发展,还有一项关键,就是"标准"的确立,有了标准,不管是服务或产品,适用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互联网兴起后,信息传递速度***式增长,你能提供***好、***便宜的服务,全世界便很快都知道,制造代工渐渐成为了IT产业的基本生态。
***是******大的电子产品制造代工厂。
话说,IT代工制造业在经济发展历史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为了应付来自***的需求和竞争,IT产业的管理很早就导入了ERP、甚至六西格玛,对成本的管控可以说到了精益求精的境界。IT产业链追求零缺陷,IT制造商的竞争远远超过印刷产业,他们的价格和品质任何一项稍稍落后,所有生意都可能流失。
IT制造业的价格下滑在***激烈竞争中很快变成趋势,大家熟识的郭台铭***初是制造电气连接线的,他决心要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
把趋势的线性往前画下去,终点不就是制造的成本吗?
郭老板的工厂可是把精准管理做到***,他知道自己每一段工序的成本。他跑到竞争对手那里,把自己的成本摆在桌子上,提出对方无法拒绝的条件,“这是我的成本(假设100块),我105块帮你生产,你继续照顾你的客户就好了,生产交给我”。
对手或许接受或许不接受,但是不接受的对手立马发现市场的价格一下子降到了成本附近,自己生产根本就没有道理了。
于是,郭老板不用找客户,只要把一个个竞争对手变成业务员,效益就有了。郭老板发现整个IT产业就是连接线产业的放大版,于是他利用并购和合作的方式,从零件扩充到零组件,再扩充到成品,逐渐把他的“鸿海精密工业”发展成今天***这个IT制造大集团。***拥有超过120万员工,涵盖各种IT产品的制造生产,年营业额超过3000万亿***,毛利就只有1%。因为无利可图,IT制造业再也没有出现新的竞争对手,还在擂台上的就那不到十家武林高手。***2012年安装了30万台的机器人,宣称到2015年就会有100万台机器人加入生产的行列,成本的竞争看起来没有止境。
印刷行业也是制造业,印刷厂的老板们,也都经历了价格溜滑梯的洗礼。
今天,大家都开始讨论精细化管理,当有一家印刷厂确定自己的管理到位,又受到了郭老板的启发,他把印刷产业的趋势曲线再画长一点,一样会看到价格的***就是自己的成本。
只要成本控制科学,又有网络服务客户的能力,先把附近的竞争对手搞定,让对手知道找代工服务比自己生产有意义就行了。
如果经由网络服务让附近的对手满意了,就有机会延伸服务到远一点的距离,100公里、200公里、300公里……,这不就成为了印刷电子商务吗?
观察印刷产业的趋势,除了价格下滑以外,还有印刷业务“集中”的趋势持续形成,媒体曾经报道过“浙江省2013年70%的印刷总产值是30%的印刷厂贡献的”。业务集中的趋势,像温水煮青蛙慢慢形成,不像成本那样敏感。
如果业务集中是产业发展的趋势,把成本摆到谈判桌上,可能是生意集中***有效的办法。IT产业的***手段导致今天***的制造厂集中到少数几家代工厂,印刷产业的集中或许不至于那么剧烈。
印刷业发展至今,除合版印刷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基本产业链还没有形成,目前印刷行业也到了转型升级的一个十字路口,谁会先出手?谁有能力出手?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广州印刷厂,如需转载,请保留地址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