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改善空气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末端治理等方面,仍然是“***而道远”。实现中国蓝,还需各方继续努力。
治理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并规定了地方***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对省级***实行考核、未达标城市***应当编制限期达标规划、上级环保部门对未完成任务的下级***负责人实行约谈和区域限批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转向以质量改善为核心提供了***保障。
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考核质量改善比考核总量减***于公众监督,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检验环保工作的***标准,环保部门需要在过去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改进考核方法,直接回应公众的期待,让环保考核工作和老百姓的感觉直接挂钩。现阶段立法还要考虑实际需要和现实可操作性,不能过于理想化。新《大气法》已较好地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秉持积极稳妥、突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原则,合理构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制度体系。
***既要抓***污染物,也要抓其他污染物。影响大气质量的因素很多,改善大气质量要全防全控。要从质量改善的需要倒推环保工作***,而不局限于部分行业和企业的一两个指标。第二既要抓区域总量减排,更要抓点源排放达标。目前企业排放超标相当普遍,强化企业排放必须达标是基本要求,假如企业排放达标而区域环境质量仍然超标,那就应当实行总量控制。第三既要抓固定源,也要抓非固定源。除了控制工业企业等固定源外,对于机动车船等流动源和农业面源也要严格控制其污染物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