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我国主要污染物以臭氧为主,并呈区域性连片污染。然而臭氧污染并非成都一个城市的问题,在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区域等地方表现突出,同时,臭氧也是一个国际性话题。臭氧污染已经成为***性大气环境治理新挑战。***表示,这个夏天臭氧也太任性了,区域联防联控必须拼起来。
夏季持续高温和强日照天气有利于大气光化学反应,,空气中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便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而此时污染扩散条件变化,包括风大、雨多等,PM2.5较好扩散。与之相反,秋冬时期,逆温天气、静稳天气增多,大气扩散条件差,污染物(特别是PM2.5)累积难以扩散,导致PM2.5浓度高,却较少产生臭氧。秋冬PM2.5污染,夏天臭氧污染,可以用‘一体两面’来形容。反映的都是复合型空气污染,只是在不同的时间段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其实,PM2.5和臭氧的关系就像跷跷板,一个高了,另一个就低了。
以一天为例,臭氧浓度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现象。清晨和夜晚相对较低,8点后,随日照时间越来越长,臭氧浓度也逐渐升高,中午12~14点之间达到峰值,之后再缓慢降低,到晚上8点后,臭氧浓度又***了较低状态。
要有效遏制臭氧污染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前体物的协同控制。臭氧污染治理要对污染物排放源头加以控制,根据臭氧污染的特点,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对***排放行业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加强环境***力度。
要想从根本上防治臭氧污染,还应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限度地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其次是要联防联控。臭氧前体物是流动性很强的物质,一个地区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可能飘到其他地方形成臭氧,各个城市单打独斗治理臭氧效果不会太明显。
臭氧污染将是我国大气治理新挑战,治理难度远大于PM2.5,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它是过光照二次生成的污染物,一次排放控制不能达到治理目的,更讲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协同控制。要治理臭氧,须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前体物,但只有按比例降低时才能有效地减少大气臭氧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