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我国当前的环境质量有很多种手段,如政策、经济、总量减排手段等,总量减排是我国推进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手段,不宜一刀切,更不可本末倒置,用好用对才是***重要。同时,不可忽视环境质量改善。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总量与质量的关系,才能推动各地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才能用准用活总量减排制度,有效发挥其作用;才能激发全社会的活力,采取更多手段治理环境。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环境质量差,一些地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实现小康的瓶颈和短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仅仅依靠总量减排已经难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正确处理总量与质量的关系,是当前环境形势下做好环保工作的迫切要求。在处理总量与质量的关系时,要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治污减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满足公众对美好环境强烈期盼的必然要求。质量是硬约束,要想方设法抓牢、抓实、抓细;总量是重要手段,要用对、用准、用活。总量与质量的关系认识得越深入、处理得越好,环保工作的效果就会越明显,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在新的形势下要完善和用好总量减排制度。总量减排作为一项削减污染物的有效制度,今后仍将长期坚持下去,既要保持强制性,又可适当增加弹性。不仅要强化综合施策,形成改善环境质量的合力。《环境保***》提出综合治理的原则,就是要求运用各项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发挥治理的综合效益。下一步,应推进环境管制、市场手段、社会制衡等领域的政策和制度改革,建立多元共治体系。要用好约束性手段。而且要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模式。做好新时期的环保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和环境形势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以污染控制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模式,容易造成污染治理与环境质量改善的脱节。我们要建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与完善环保工作体制机制,提高环保工作成效。质量是根本,总量是实现质量的重要手段。实现质量改善,既要通过总量控制解决固定污染源的问题,也要通过有效政策激励各方面共同参与加强环境治理,从而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