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问题突出必须这样解决
作者:2015/9/14 7:45:17
    针对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为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应运而生。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没有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作支撑,生态环保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保障监测数据真实可靠,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积极构建***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新面目,为生态环境监测带来新格局。
    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不仅要测定其成分和含量,同时还要监测形态、结构和分布规律,监测物理、生物污染因素,以便实现***、准确监测,科学地分析环境污染对各方面造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做出准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一、***主导。对于各地监测的实际工作来说,***主导主要体现在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点位的合理布设等问题上。
1、 监测方案的制定。评价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案应该由市或州***主导制定,市级方案、省级方案依此上收审批权限。同时,为了提高监测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由***主导的县或市域监测方案在制定上要坚持早启动、多协商,***论证、适时发布的原则。要加大技术论证***,要几上几下,给下级***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只有通过上下结合,监测方案才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而监测方案一旦确定,就要严格遵循,以保障其***性和公信力。
2、监测点位的布设。监测点位的布设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要采纳各方意见,统筹各方资源,要明确科学的监测点位,才能从客观上掌握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监测水系如同检查***,监测大气如同检查肺部等。实际上,对县域、市域乃至省域,需要监测环境质量的水、气、土壤等自然资源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监测布点确定后,各部门的能力建设都要向这些点位倾斜,使之成为使用方便的公共工作平台,每个部门都能利用这些平台获取本部门所需要的环境质量信息。
二、部门协同。各级***要发挥监测方案制定总指挥作用,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监测资源整合起来,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多方协同,才能达到***好的监测效果。
部门协同包括:***,理念的协同。协同既是思想认识的统一,更是行动上的互补和一致性。要将协同理念贯穿于监测网络建设的自始至终,尤其在监测结果共享方面,第二,利益的协同。境保护本身就是为了社会公益,每个从事环境监测的部门,都是在为环境保护做贡献,都是为了确保人们能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共同的宗旨和目标之下,对于工作的方式方法的不同,应该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讲,部门间必须密切联合,共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形成环保统一战线,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第三,后方的协同。生态环境监测的部门协同是***的,既有业务部门间的技术协同,也涉及人事协同和财务协同。

相关标签:东莞环保,东莞环保工程,东莞环保公司

商户名称:东莞市唐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