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已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尤其是欧洲***对有机农业产业认识的比较早。1995年至今有机农业产业占农业生产总产量8-12 %,(美国占6%)。用于有机农业生产的土地不断的增加,从1986年1.2万公顷到2008年已上升到230多万公顷;有机农场从7800个猛增加到85000个。德国已认证的有机农场,从1980年的500个到2008年已升至16068个;奥地利从1991年的2000个到2008年已升到25850个。
中国未来的有机农业,能牛嘛?
十八大报告“环境”和“生态”成高频词
中国经历了三次土地革命。第三次土地革命就是土地生态革命,是为了生命,生命的健康,以十八大会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章为标志,是习*********的。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和期待的号召,引起***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
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然”也成为报告中的又一个关键词。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
那么,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报告也给出了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观念,也越来越受到我们党的重视。提出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公***品的良好生态环境,包括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安全食品——这些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消费品,而各级***理应成为***生产者、推动者。
工业和商业反哺农业是必然趋势
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次发展。从***产业农业,向第二产业工业发展,继而向第三产业商业发展。但是,纵观横看今天的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都生产过剩了,市场饱和了。
因此,今天的第三产业,要向***产业农业轮回发展,成为必然趋势。这当然是向健康农业方向发展,而不是垃圾农业。这种轮回,不是低层次的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轮回。工业和商业反哺农业,尤其是健康农业,这是所有发达***政策所倡导的。
当工业和商业过剩和萧条的时候,经营者总是在追寻新的产业和利润增长点,健康农业无疑是新的***商机。中国一些巨头老板把资金投向健康农业是非常重要的标志,比如联想的柳传志***10个亿组建佳沃农业,主要从事有机蓝莓和有机猕猴桃的生产运作;汇源果汁的朱新礼***10多亿做有机蔬菜和水果;网易的丁磊养猪;万达的王健林***7000亩地;还有很多原来做地产的、煤矿的、做医药的、***退休老干部、做电子的等等已经投入到有机农业产业中来。
都市有机生态农场经营模式
我把中国农业按区域划分为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模式是在中国相对偏远的地方,以生产为主导的农场;一种模式是在中国大中型城市的郊区,以销售为主导的农场,简称为都市有机生态农场,像这样的农场应该遵循一个基本的发展理论模式,就是“农业商业化,商业田园化”。
都市有机生态农场,不能仅仅以生产一些蔬菜或水果或部分养殖,而应该商业化的运作。农业要商业化,但必须以有机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增加很多商业化的项目运作,比如生态餐饮、产品展销、农耕体验、农耕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垂钓、生态会所、生态***、生态养老等等。
商业要田园化。城里人快要被空气污染和工作压力逼疯了,回归自然、回归生态、回归田园已经是急不可耐了,在北京周六周日只要是出城的路都被堵得很厉害就说明了这一点。打造自然的、生态的商业是大势所趋,是城市人的向往和渴望。
未来三农的三种现象
我对未来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有三个预测,在未来的10年左右,会出现三种现象。
一是现在相对比较偏远贫穷的地方,在未来10年左右一定是比较富有的地方。
因为比较偏远贫穷的地方水和空气相对是***好的,而水和空气对人来说是***重要的。既然是***重要的,那么无论是购买高品质的健康产品。还是旅游休闲度假都是要付出更高代价的,当然这些地区就更富有了。
二是中国将会发生第二轮的“上山下乡运动”。
中国未来10年左右将会发生新一轮的“上山下乡运动”,更多应该是主动的、带有经济色彩的运动。因为城市的生活污染压力、城市运营压力、商业经营压力、城市就业压力,加之中国农村劳动人口急剧下降,此综合性的社会现状和发展阶段,会诱导和迫使有资之士和有识之士,还有城市打工农民,回到农村去掀起一场新农村农场式的圈地运动,从事农场式的农业经营和生产,为了健康的生命和商业的利润。大凡现在做有机生态农业的大部分都不是农民兄弟,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三是中国未来农村拥有土地的农场主,一定是相对高学历的群体。
农民就地转化为职业员工,就是回到解放前的“地主+长工”经营制度模式,地主就是农场主,长工就是员工,如果一个农民员工在自己家里每月赚1500元,相当于在城里拿3000元工资,在乡里有了一样的工资待遇干嘛还要背井离乡呢。早期的法国农业也是劳动人口严重流失,后来基本是高学历群体从事农业的生产经营。
中国农村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的农场制,是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我在三年前的预测——中国农业必须走农场制的道路,今年的***一号文件正式明确家庭农场的号召。
农场的本质是什么?是土地的相对集中,只有相对集中,形成一定的***形式,成为市场的主体,承担一定的社会和***风险,同时注入相对***的管理人才和***人才。这样才可能真正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保障生产安全没有污染的农业产品,这样中国人的生命才会健康。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