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g163.cn 2013-01-27 09:33 来源:东莞信息港
昨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人大代表们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 东莞时报特派记者 陈帆 摄
东莞信息港讯 昨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五处明确提及东莞,涉及珠三角一体化、科技信息、转型升级、产学研合作、加工贸易等方面。这些方面也是东莞正在积极推进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智慧城市
东莞试点广东智慧城市
报告摘要:大力发展物联网、实施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抓好广州、佛山、东莞等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解读:
按照报告指出的发展方向,未来不久,市民开车到停车场将不用再为找车位而烦恼。一个成熟的智慧城市将有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让驾驶人知道附近最近的停车格,这样就可以省掉通勤时间,从而可以改善交通堵塞的问题。
事实上,东莞推行“智慧城市”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东莞经信局就推出了“智慧经信”工程项目,实现了局机关门禁、停车场、食堂消费一卡通,并实现与全市公交、小额支付等功能兼容;石龙镇也全面启动了“智慧石龙”建设,实施智慧交通、智慧市政、应急指挥、空间地理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工程;东莞水务局则启动了对全市水源和污水实时自动采集、监控、报警的“智慧水务”系统。此外,还有广东荣文能源科技集团的实现节能60%的物联网智能路灯照明系统。
我们能看到的是,一批民生及社会管理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全面铺开,“‘智慧城市”的序幕已经在东莞开启,东莞市民在未来不久就可以体会到科技服务生活的好处。
关键词:转型升级
东莞台湾高科技园要从容建设
报告摘要:科学规划、从容建设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中新知识城、东莞台湾高科技园、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等重大平台。坚持差异化发展,优化功能布局,着力引进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
解读:
在提及建设转型升级重大平台的时候,朱小丹省长的报告中用了“从容”一词,可见用心。
正如朱小丹省长在“从容”一词上的深意,东莞台湾高科技园一直保持着宁缺毋滥的从容之心。
东莞台湾高科技园区诞生在2009年的盛夏,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四会”台商,力促台湾高科技企业和松山湖高新区“联姻”。一年半后,即2010年11月21日,东莞台湾高科技园正式开园。
开园当天,总投资逾百亿元、首期投资37亿元的东莞联胜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入园企业,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建设即将投产,全面生产后有望成为松山湖继华为后又一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IT企业。
园区坐落在松山湖,松山湖管委会对其建设的态度就是从容不迫:门槛要高、质量要好,否则不要。在开园一年后,松山湖面向全球征集园区城市设计方案,全面提升园区规划建设水平。
2012年5月,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松山湖台湾高科技园与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等共同被列为广东省重大合作平台。
2012年6月,时任省委书记汪洋第四次考察松山湖,充分肯定了台湾高科技园的建设招商工作,并明确表示省里支持粤台合作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台湾高科技园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
目前,东莞正在全面开展“三重”建设,被称作松山湖“园中园”的东莞台湾高科技园除了引进不少优质项目外,园区的配套建设也卓有成效。目前,莞台生物技术合作育成中心已初具规模。
松山湖管委会都是这样对外描述台湾高科技园未来发展前景的:5年应该能看出端倪了,10年后,园区在硬件、服务、企业质量上,能够达到一个高的水平,“把它打造成一个台湾特色的宜居小城,产业都是新兴战略性的产业,用的大部分都是科技方面的人才,生活也很便利,科技人才安居乐业”。
关键词:产学研科技合作
东莞中以产业园获重点推进
报告摘要:完善省部院会商机制,建设产学研合作重大创新平台,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创新项目,支持建立校地协同创新联盟。加快散裂中子源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二期和广州、深圳超级计算中心等重大科学工程以及国家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重点推进中乌巴顿焊接研究眼、东莞中以产业园、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国际创新园建设。
解读:
去年,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正式敲定落户松山湖,项目总计分为两期,一期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建立“水处理环保创新产业园”,主要承接和引进以色列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水处理技术;二期主要包括水处理等环保技术产业、电动汽车、高端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及生物科技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中以合作项目。
项目投产后,三年内预计实现产值20亿-30亿元人民币,五年内实现产值150亿元人民币。
目前,松山湖管委会已与中以产业园项目投资方确定项目选址,2012年11月1日,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已宣读“国际科技创新园”认定批文,中以产业园正式成为国际化的科技合作创新园区。
目前,松山湖管委会、中以产业园项目投资方已经与4家以色列环境治理企业签订项目投资意向协议。中以产业园各项报建前期手续工作正在开展中,预计年内开工。
关键词:珠三角一体化
九城间探索联合招商模式
报告摘要:统筹实施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推动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深度合作,推进交通、能源、信息化等一体化,以制度机制对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探索区域间联合招商模式,建设重大产业合作载体。
解读:
珠三角一体化经过“四年大发展”时期,在交通、信息、能源等各方面已初具规模。在省政府出台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转型规划的一系列规划和“四年大发展”工作方案之后,一体化就走过了起步阶段,成为实实在在的社会进程。
深莞惠分布在珠江东岸的三座城,如果说过去的30多年,充分竞争促进了它们彼此的成长,那么接下来的30年,深莞惠一体化才是珠江东岸腾飞的动力之源。
而实际的情况有些“一厢情愿”。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曾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惠州应有自己独立诉求,不应认为自己暂时落后于深莞而过分满足他城需求。经济排名靠前的两座城市积极性不高,而惠州相比其他两座城市则“一头热”。
正如专家所言,让人寄予厚望的“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由于涉及三地,不少问题一时难以统一协调,实际进展也没有预想中顺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圳、惠州官方多次呼吁加快规划建设,然而官方也始终没有公开提及此事。开发主导权、利益分配以及土地管理等始终成为三方在合作中的掣肘。
事实上,一体化避免不了利益的冲突,城市自身具有彼此独立的利益诉求,离开利益分配而谈区域合作,无异于纸上谈兵。
总之,如之前专家一直所言的行政体制上的各自为政,造成了一体化的“雷声大、雨点小”,其整体进度也略显“从容”。但随着打通断头路、开通跨市公交、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等显性融合速度的加快,包括行政区划壁垒、地方利益博弈、发展认识差异等隐性融合的障碍逐步暴露出来。
或许我们应该想想,前有欧盟一体化成功,珠三角九城而已,一体化应不远矣。
关键词:加工贸易
东莞转型试点为全国探索路子
报告摘要:加快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东莞试点城市。加强示范企业培育,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加强研发设计、创立自主品牌、拓展营销渠道,延长国内增值链条。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和企业“四方联网”。鼓励企业依托“加博会”等平台扩大内销。
解读:
2008年,东莞市被确定为全省加工贸易转型试点城市。
2010年,东莞市被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
东莞是全国加工贸易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区之一,2011年底,全市共有加工贸易企业12086家,累计加工贸易实际利用外资472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92.8%。进出口总额1040.4亿美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80%、占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的11.3%,但这一产业结构的弊病也无须赘言。
东莞如何破冰,不仅是东莞自己的事情,更是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路子。(记者 王晶)
东莞时间网-东莞时报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