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三百回合”?
作者:2014/1/16 8:47:06

  在平常的影视或小说作品当中,当出现两军相对或兵临城下的时候,主攻一方的大将出阵***对方大将出来单挑PK,往往会在阵前或城外朝敌军放声大吼“XXX,有胆子的出来与***爷***三百回合!”通常听到此话,对方将领都会火冒三丈,立马挥舞***冲出阵来***。得益于古代***文学作品的作用,“***三百回合”在寻常人心中早已是耳熟能详,但是到底“***三百回合”的说法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以下这篇有关我国古代作战常识的介绍文章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

军事家名言 亚历山大大帝名言 孙子名言 军事家标语

  标题:什么是***三百“回合”?

  古代小说,说两人交战,常云“***三百回合”。然则何谓“回合”?此词实源于古代车战。

  古代社会,无论东西方,都存在一个以车战为主要***形式的时期,在中国是商朝至西汉初期。春秋尤以车战为主,如《左传·隐公四年》有:“秋,诸侯复伐郑……诸侯之师败郑徒兵。”沈钦韩《春秋左传补注》云:仅败其徒兵,足见郑虽败,未受大创。如果车战败了,那就是大败了。又如《左传·隐公元年》:“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即只言车数,而不言人数。依上可见,车战之重要。

  按《司马法》所说:车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步卒就是前面所说到的“徒兵”。所谓的甲士三人,就是战车上左面的“射”,用***,作远程攻击;中间的“御”,战车是一车四马,中间两匹为服,左右两边的称“骖”,或“騑”,御就是驾驶员;右面的“车右”,执戈盾,作***防御,备制非常。

  甲士三人中,“射”“御”都是经过***教育的,周朝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是***的课程;而“车右”更是选孔武有力、忠诚***的勇士担任,如《左传·宣公二年》:“秋七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提弥明死之。”里面的“其右”就是指“车右”,《公羊传》于此处则说:“赵盾之车右提弥明者,国之力士也。”这也再次说明战车为什么重要。因为这“甲士三人”都是***精英和***勇士。而战车后面的徒兵,不过是一班农夫或奴隶罢了。

  甲士三人的位置一般是固定的,但有特殊情况,那就是君主、主将坐在车上的时候。当此时,主将居中,御者居左,车右位置不变。由于主将在该车上,所以车右更是勇士中的勇士;而御者是偏在一侧驾马的,更得技术超群。所以《左传》中介绍***时,几乎都要说明主将的御者和车右,如《左传·桓公三年》:“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泾庭。韩万御戎,梁弘为右。”《左传·闵公元年》:“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左传•闵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穆公……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人战于荧泽。”“大子帅师……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

项羽名言 军事家标语 岳飞图像 岳飞名言

曹操名言 军事家标语 军事家海报 军事家标语

  车战开始时,战车驶向对方,两方开始交战:先是远程,射者对攻;战车靠近后,车右用戈矛交战;然后战车擦身而过,驶向远方,再是***对射。这个过程成为“合”。合就是交、交战的意思,如《左传·成公二年》的“鞌之战”中,御者解张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吾折以御,***殷红。”车右郑丘缓也说:“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现在日本说交战,还是用“合战”,******的“源平合战”,大家都听说过。

  战车驶远之后,各自必须再兜过头来,准备第二次对攻。这个战车掉头的过程,就是“回”。然后两车再驶近而“合”。一个“回”,必有一个“合”。***就这样不停的“回”“合”“回”“合”的继续下去。直到有一方败北,在“合”之后,不再“回”,直接驾车而逃。

  因为逃跑的一方是“合”完逃跑的,所以不用减速,直接冲出战场,因而有一定的速度优势;而胜利的一方,在“合”完之后,必须要减速再来一个“回”,才能发现对方的逃跑,从而再加速追逐,这就存在一个距离劣势和一个速度劣势,一般很难追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出现“鞌之战”中“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的情况。也因为这个原因,古代车战很难***对方的主将。当然也有例外,或出现偶发情况,比如《左传•桓公三年》载,晋国武公跟翼侯作战,翼侯逃跑,结果“骖絓乃止”,就是逃跑途中,御者不注意,驾车的四匹马中靠边上的马被树枝挂住了,没跑掉,被***了。由此也可见,在车战中,御者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古代车轨是统一的,《左传·隐公元年》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用“同轨”来代称天下,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车战时,战车必须循着前一次的车辙而行,否则就会发生战车对撞、或者“回”的时候“合”不到一块儿的情况。当逃跑的时候,就不用再循着前一次的车辙印了,故而《左传·庄公十年》“齐晋长勺之战”的时候,曹刿“下视其辙”,根据“视其辙乱”,就能判断出齐师战败了。

  西汉武帝以后,由于作战的对象由中原内部变为北方匈奴,作战的决定力量也由车战而变为骑战,“回”“合”的壮烈情况渐渐不再出现。但“回合”一次来说明作战中的一次交锋,却一直流传至今。(文/孙健)


  
更多国学文化热文

 http://www.xiaoyuanwenhua.net/article-1276.html

商户名称:广州市天河区东棠行道办公用品经营部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