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标签全外国字难进口,要有中文-食品进口报关代理
进口食品联络:潘先生 手机:13713313815 直线:076933227822 进口食品应当符合进口国的标签要求,这一标签义务已是国际惯例。然而,记者近日对本市部分进口食品专营店、超市及食品网购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进口食品存在中文标签不明确、不完善甚至缺失的现象,使许多消费者感觉买进口食品容易,但真要吃进口却难了。
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
在西安路附近一家专营韩***品的便利店内,记者在货架上发现了无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食品涉及方便面、酱料、肉罐头等多个品种。虽然便利店货架上所贴的商品价签上标有价格、产地等信息,但整个包装上布满韩文,一个中国字都没有。“方便面还好说,吃法应该差不多,可是有些商品都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顾客田小姐拿着一罐饮料抱怨道。
解读
按照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所有进口食品都必须有合格的中文标签,而中文标签至少应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或固形物含量、原产国或地区、***或经销商在我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或保存期等内容。
如果没有通过规范的程序、合法的进口渠道,未经任何检测检疫的食品,在原材料使用、加工过程、储存和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食用方法顾客看不懂
在一家大型超市的进口调味品专柜前,消费者郭先生拿着一瓶意大利面调味酱犯了愁:“谁能教教我该怎么吃啊?”原来,这瓶意大利面调味酱的中文标签上只简单标注了名称、净含量、原产地、保质期等信息,对于食用方法却只字未提。
郭先生表示,本来想买瓶进口酱回去尝尝,可是不知道是该直接食用,还是需要加工,标签上的意大利文又看不懂,无奈只好望“酱”兴叹了。
解读
虽然《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并没有对食用方法、批号等商品信息的标示做强制规定,属于“非强制标示内容”,但通则上也规定:“如有必要,可以标示开启方法、食用方法、每日(每餐)食用量、烹调方法等对消费者有帮助的说明。”
网购洋食品质量难保
李女士6月初到青岛旅游,在当地买了几包韩国进口的薯片和饼干,吃着十分顺口。回到大连后,李女士依照薯片的中文名称和包装样式在网络上一家商店订购了一整箱,可拿到薯片打开一尝,却发现味道和口感与之前吃到的大不一样。同时,李女士发现网购薯片的预包装上没有任何中文标签,都是清一色的韩文,仔细查看,塑料外包装袋有磨损的痕迹,封口处理也十分粗糙。李女士担心薯片被“动了手脚”,一整箱薯片只好堆在家里,“不敢再吃了”。
提醒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提醒说,消费者购买时,要警惕不法商人回收外***品包装袋,装入“本地货”***进口食品或者******产品的行为。进口食品经销商必须有“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另外,如果食品的包装袋、包装盒磨损陈旧,图案印制粗糙,封口处有再加工的痕迹,生产日期、保质期处有涂改粘贴痕迹,***好慎重购买。
我司***食品进口报关代理 食品进口标签备案代理 食品进口清关代理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