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首批8项检验检疫创新制度将会被“复制推广”-自贸区进口报关公司
进入10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迈入新的起点。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谈到自贸试验区时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经验,是我们在这块试验田上试验培育出的种子,要把这些种子在更大范围内播种扩散,尽快开花结果。”习近平明确指出,试验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要尽快推广,能在全国推广的要推广到全国。
而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的前几日,国家质检总局已正式印发通知,首批8项自贸区检验检疫创新制度通过调研、评估和第三方评审,作为可复制、可推广制度上报国务院,将在更大范围内“开花结果”。
重要使命
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上海自贸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
为达使命,自贸试验区运行以来,质检总局深入研究自贸试验区的定位特点和政策需求,指导上海检验检疫局在推进检验检疫职能转变、创新监管机制、支持新业态聚集发展、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等方面推出了多项制度创新措施,成效显著。
首批8项可复制可推广创新制度分别为: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全球维修产业监管、出入境生物材料制品风险管理、中转货物产地来源证管理、检验检疫通关无纸化改革、进口货物预检验、检验检疫分线监督管理模式、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都聚焦在有创新、力求“可复制”、风险可控、用户体验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等标准上。
比如,中转货物产地来源证管理,借鉴香港模式,方便企业在自贸区内开展国际分拨配送,让分拨货物享受国外相应的关税减免和通关便利,瑞典著名轴承制造商斯凯孚公司为此将新加坡的亚洲中心物流仓库“举家搬迁”至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此列入8条之一顺理成章。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部署,上述制度中前5项将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后3项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复制、推广。
步子迈开
自贸区改革真正的核心与难点之一,是政府职能如何转变。
记者近日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检验检疫窗口前,未再见到工作台上“堆成山”的单证、台前长排的人群。原来,自8月1日起,上海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报检无纸化改革正式启动,让原需一个工作日的繁杂报检手续缩短至一小时内。
检验检疫无纸化改革主要集中在报检、现场查验及放行两个环节。实施当月,检验检疫部门通过远程方式收取缴费650批,共受理报检货物17279批次。预计一至两年内,上海自贸区检验检疫机构将全面建成信息化系统,除低资信企业、极高风险产品外,实现上海自贸区出入境产品检验检疫作业全程无纸化。
而上文提到的“采信第三方”创新,企业获利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原本“管检一体”的检验检疫部门,开始“管检分离”,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
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这一思路,始终贯穿于8项创新制度中。
——全球维修产业监管。在对企业资质评估的前提下,简化入境产品备案流程,免除一般风险产品海外装运前检验,并以周期性的企业监管替代批次化的产品检验。
——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原来进出口货物的法定检查,只能由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如今,对特定进出口商品,逐步实行凭国家认可第三方机构的检测结果验证放行。
——出入境生物材料制品风险管理。在全面评估与诚信评价基础上,对控制力强、诚信度高的企业采取“年审批”制,根据产品生物风险和企业诚信等级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使研究用生物试剂更快速到达企业手中。
酝酿新制
前不久,在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一批稀珍的罗曼尼.康帝红酒珍藏品在文化中心艺术品保税仓库中查验完毕。该批红酒享受的是针对性施检的工作方案,由检验检疫部门收到申报入境情况说明后,第一时间做好进境申请准备,现场同时派遣人员进行查验,并加强在仓储和展出过程中的后续监管。
这104瓶总价值超过300万元的红酒,得以顺利在10月24日进入了佳士得中国秋季拍卖巡展及国际艺术特展。这次海外红酒收藏品的成功流通,对自贸试验区国际艺术品保税展示和交易平台的发展是一次良好的促进。
据了解,第三方采信产品种类也在研究增加中。该局在认真总结进口机动车、羊毛、皮张检验结果第三方采信的基础上,拟将进口机床和机械加工设备及其零部件、医疗器械、木材、棉花和进出口玩具等纳入试点商品范围。
改革,需要更多“可复制、可推广”。上海局局长俞太尉透露,自贸区各类高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集聚发展,成为检验检疫人行进道路上的一种指引。该局将继续在简政放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管理,扩大第三方采信试点;创新模式,深化监管制度改革;放大效应,推广先行先试范围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创新,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