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品行业模仿多于研发,外表光鲜实际却困难重重
作者:2011/10/28 10:23:33
    在参加众多区域展会及多次展会后,惊人的发现。礼品有设计模仿的产品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礼品展会上,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一个怪现象:无论是纺织用品、皮具、箱包等传统产品,还是工艺品、小家电、玩具等现代产品,虽然琳琅满目,但却多是由企业直接以厂家的名义参展,鲜有响亮的品牌形象。礼品企业多是品牌代理或者贴牌生产,打出品牌概念的礼品企业少之又少。

    与国内企业忽视品牌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国际***品牌开始向礼品领域渗透,利用其无往不利的品牌形象来中国淘金。在礼品展的国际展厅,一家日本企业的“和服兔”,大胆而巧妙地将日本的民族服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据布展人员介绍,之所以会想到“和服兔”的造型,是因为今年是中国的兔年,而且中秋将至,中国又有求祷兔爷的习俗,企业想借此时景,在中国的礼品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国外企业挖掘文化价值与把握流行时尚的能力,值得国内的礼品企业好好学习。”中国礼品协会副会长王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外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大的礼品品牌和企业,比如:富士克拼布、内野毛巾、下岛包装、上野忠食品、清研纸艺等日本礼品品牌;以生产瓷器、绣品、饰品、高科技电子礼品为主的韩国礼品企业。相较而言,国内的礼品市场却以中小型为主,并且品牌意识缺乏,***度不高。

    隐忧:***低端市场

    品牌联盟***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永告诉记者,每年的圣诞节,中国企业都会接到大量的订单,制作芭比娃娃等圣诞礼物,但由于缺少自主品牌,只能赚个辛苦钱。

    除了品牌意识的缺乏,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中国礼品企业不愿投入创新的另一个原因:国内礼品行业缺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据骅威玩具工艺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陈梓韩介绍,产品创意、设计、研发的投入成本高昂,但是仿造起来却十分容易。如果某家公司花费巨额成本推出创意产品,势必需要将设计成本分摊到产品之上。很可能本该获得的市场却被仿造产品凭借成本优势白白抢走,而知识产权又得不到有效保护,企业往往得不偿失。所以,很多企业宁可为别人代理加工,也不愿意花费力气搞研发。

    “礼品行业***低端,还与中国礼品行业的不成熟有关。”王志刚表示:中国的礼品市场起步较晚,发育还不成熟。从***层面来讲,由于礼品本身并不属于某个特定的行业,所以***对礼品行业的规范化管理相对缺乏,目前我国既没有相应的礼品主管部门,也没有相应的规范、标准。从社会层面来讲,目前国内有关礼品的社会***只有礼品行业协会、工商业联合会、轻工业协会3个,所能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目前企业的需求。

    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的礼品企业只能在行业产业链中处于末端地位。去年世界杯上,中国设计和制造的“呜呜祖拉”卖掉了百万件之多,但是由于没有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拿到的却只有每件0.2元的微薄利润,如此悲剧就是中国礼品行业的“前车之鉴”。中国至今都没有一家多方位经营的综合礼品公司,更没有大众皆知的礼品品牌,如果再不重视品牌建设,迟早会让“呜呜祖拉”的悲剧再次上演。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出口大国,但是,中国对外贸易却只能称大,而不能称强。为此,中国必须加快告别“用8亿件衬衫换1架空客”的低端制造时代。

    “中国的‘礼’文化与社会‘差序格局’的特点,让礼物自然而然成了‘***的’表示关系亲疏的文化符号,如此就造就了中国的礼品大市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赵炜告诉记者: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正在提升,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王永认为,长期以来,品牌和创新一直都是中国礼品制造行业向创造转型的两大软肋,然而,随着对生活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礼品的品牌价值、品牌文化。面对这一情况,礼品市场迫切需要创造出自主品牌,告别低端市场,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

    礼品行业的自主品牌之路并不好走。王永指出,礼品行业应增加设计人员培训投入,为新品研发提供观摩、交流和展示的空间。礼品企业的品牌升级也必须转变营销思路,从“单兵作战”到“系统整合”,将电视广告、平面媒体、户外、网络等各个渠道统一规划,以品牌主题为导向,把营销要素系统融入到各个传播环节,实施规范化的品牌管理模式。

   礼品品牌保护刻不容缓。强大要靠品牌形象做动力。模仿到***后只会让整个市场都受伤。
 

商户名称:深圳市卓为礼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