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09-05-15 | 文章来源: 扬州市消防支队 | 作者: 陈虎 |
![]() ![]() ![]() ![]()
日前,江苏省高邮市***消防、文化、***等部门联合开展文保单位消防专项检查中,走进清代救火会,发现这座历经300余年风雨的建筑依然保存完好。 该救火会位于高邮市人民路116号,为砖木结构,前后两间,北侧一间为原值更人员所住,南侧一间用于摆放水龙水具。两间房屋墙体已倾斜,建筑面积共约20平方米。虽沧桑三百余年,但从室内陈设及外墙残存的依稀碑文来看,这一古代救火会的历史脉络仍然清晰。 据高邮县志记载:清顺治3年,南方初定,因原高邮州满人统治者要求男子蓄辫引发风波,有市民在现高邮人民路附近纵火烧毁房屋300余间。火灭后,有富商沈鹤标等地方士绅捐银30两在现址建设救火会,购水车一辆,水龙两只,水桶30只用于救火用,聘一高姓工人专职值更(此户人至此6代均专职值更救火,其后人仍住救火会内)。民国26年12月(1937年)日冠陷高邮,高邮城区火光冲天,高氏后人及众乡民用现存的水龙、水车扑火2天2夜,获市民赞誉,此救火会北墙碑文(***期间此碑被当作四旧***)即记载此事,高氏后人谈及此事仍稀嘘不已。 至1968年,随着历史的变迁,该救火会即停止使用,1979年高邮成立了***现役制的消防队。 1987年高邮市***在***普查中发现该救火会,为还原历史面貌,保存遗迹,将此处立为县级***保护单位,据悉,有关单位将对该救火会进行修缮。 |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