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9日14时10分左右,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城关镇龙头村一组发生塌方事故。
事故现场位于距县城10公里处半山腰,东西陡坡相夹,北靠4米以上的简易公路,南依河道。塌方面积约200余平方米,土石方量近1000立方米,塌方土石夹杂大量石块,3名群众被埋于4米多深的土石下,现场情况十分复杂和危急。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14时20分,安康市旬阳县公安消防中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2台消防车、1台抢险救援车,大队长任爱冰、教导员周平虎带领中队长任铁旦、指导员黄书臣与14名战士迅速赶赴现场实施营救,途中报告支队值班室。支队接警后,支队领导高度重视,政委苗文岐带领参谋长方斌迅速赶赴旬阳并于16时50分赶到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同时向市公安局和省消防总队报告了初步情况。总队领导指示:要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注意自身安全。
由于通往龙头村的道路为乡村三级路,道路崎岖狭窄,弯多坡陡,仅仅只限一辆车通行,车辆行驶十分不便,旬阳大中队官兵于14时52分到达救援现场。到达现场后立即成立了以大队长任爱冰为组长的抢险救援组和教导员周平虎为组长的警戒疏散组,人员分工定位,立即投入营救。抢险救援组组长任爱冰通过现场侦查和询问知情人,了解到塌方废墟内共有三人被埋,其中废墟北侧一人、中部一人、南侧一人。通过喊话发现北侧有微弱声音回应,立即组织人员在回应处仔细侦查,发现两块搭在一起呈人字型的板石下有一名被埋人员。任爱冰立即命令用木板和圆木顶住被埋人员西侧裂开的土方,防止再次塌方,然后命令一名战士搬开板石,将手伸入土中,用手护住被埋人员口鼻,以保证呼吸通畅,随后调集人员、器材准备实施营救。但由于塌方处位于山腰处,东西紧邻陡坡,大型器材无法靠近,只能通过锨挖手刨的方法实施营救,营救过程十分困难。
刨开被埋者头部土石后发现被埋者为女性(向德灵,36岁),有一块硬质土坯紧紧抵在被埋者右胸口,致使呼吸困难。救援组长任爱冰迅速命令,首先给被埋人员戴上安全帽,然后使用钢钎捣碎土坯,再用手将土石挖开。由于救援空间狭小,救援官兵只得两人一组,轮流用双手刨挖塌下的土石,有的磨破了手套,有的挖破了手指,汗水浸透了战斗服,但救援官兵没有丝毫懈怠,钢钎一下下捣土,时间一秒秒过去,人员一批批更换,土石一点点移出,救援过程紧张有序。挖开被埋者头部周围的土石后,发现被埋人员由于被埋时间较长,体温损失过大,导致脸色苍白、浑身发抖,但呼吸逐渐顺畅。教导员周平虎拿起一件衣服给被埋人员披上,并不断与她交流,防止昏迷。随后继续使用先捣碎土坯,再用手挖土的方法,逐步将被埋人员身前挖出一个一人宽、两米多深的空当。
当即将救出被埋人员时发现,她的脚被两块石头紧紧卡住,无法移动。政委苗文岐深入塌方废墟中勘查后果断命令,由一人抓住救援者的腰带,倒立深入空当实施救援。救援者小心翼翼的用腰斧一点点将石块砸碎,并用从村民家借来的碗,一碗一碗的将土石挖出。时间一点点过去,救援者累的满头大汗但不愿休息、指挥员十分着急但冷静思考,随着一声兴奋的呼叫“出来了!快拿担架!”,被埋人员于18时08分被从深达4米的土石方中成功救出,经现场医生检查,身体状况良好,无生命危险。此时距离塌方发生已过去4个多小时,救援官兵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其他两名被埋者的营救中。由于塌方量大,塌方土中夹杂着大量石块、树根,施救难度较大,加之天色已晚,救援现场能见度非常低,苗文岐政委下令用随车携带的移动照明灯组对救援现场实施照明,加快救援速度。救援官兵继续采取锨挖手刨的方法,又经过2个小时22分钟的营救,分别于19时27分和20时30分将深埋于4米多深的塌方废墟中的潘仁芝(女,40岁)、龚纪财(男,60岁)救出。经现场检查,二人均已死亡。20时45分,救援官兵安全撤离现场。
此次救援自14时20分开始至20时45分结束,历时6小时25分,共出动警力24人,出动救援车辆3台,救出被埋群众3名(1伤2死)。救援过程中,各参战官兵按照各自不同的分工、任务和职责,相互协作,紧密配合,救援过程紧张有序,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消防官兵无一人受伤,整个救援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