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它经过不断的创新、提炼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各种器械套路和对抗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具有强身健身、保护自己、竞技比赛、表演***、交流技艺、增进友谊、陶冶情操等功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西方民族的生活工作作风是进取、冒险、开发,带有积极的特征;中国民族的生活工作作风是自足、稳定、内守,带有稳健的特征。显然,不管是从民族心理还是生理的角度看,东西方武术技术的基本特点均与之完全吻合与一致。心理上求进取的,表现在行为上当然是力主运动;心理上求自保的,表现在行为上当然是力求稳定。倒三角型一横在肩,极高,要靠降低来求稳,便显得太费力,当然用脚步的快速移动来调节,不过;正三角型一横在臀,很低,要靠移动步法来调节,便显得太笨拙,当然用下桩求稳的方法来加固,再好不过。
所谓下桩求稳,依存、附着、卷缩于'根',表现在步型步法上,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弓、马、仆、虚',亦即弓步、马步、仆步、虚步。
少林传统武术的站桩重根,与中国农耕文明的恋土归根,某种一致并非偶然。
招式的区别不是的,甚至风格的差别也不是,中国武术诸门诸派招式不同,风格各异,但它们时的节奏是一样的。而西方武术时的节奏,便与中国武术迥然不同。不用太细心,稍加留意便可以发现和区别东西方两种武术的两种节奏。而造成两种节奏的根本原因,正在于它们不同的步型步法。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