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惰性超纯中性硅胶制成,每根色谱柱同时提供柱效与填料性能报告; 2、半制备色谱采用目前的设计方式即顶端自带手动加压装置,具有国际的轴向压缩技术; 3、与国内单位合作即柱筒内壁采用精密的抛光技术和同心化技术,使往壁的光洁度(gt;}12,即表面粗糙度尺a }0.1 um)超过了国内外同类产品并保证了柱管的同心度(0.2um),很好的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 4、能维持足够高内压,柱床不会塌陷导致柱效急剧下降;如果柱床出现松动塌陷,无需任何工具,只需轻轻旋动顶 端加压装置,便能***原柱内压力和柱效;颗粒类型主要有全多孔和表面多孔,全多孔填料具有更大的柱容量、更多键合相选择的优点,表面多孔具有反压低、峰形好的优点。

液相色谱仪所用基本概念是保留值、塔板数、塔板高度、分离度、选择性等与气相色谱一致。液相色谱所用基本理论:塔板理论与速率方程也与气相色谱基本一致,但由于在气相色谱中以液体代替气相色谱中气体作为流动相,而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不相同。液相色谱所用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条件也与气相色谱不同,所以,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有一定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操作条件及应用范围不同: 对于气相色谱,是加温操作。仅能分析在操作温度下能汽化而不分解的物质,对高沸点化合物、非挥发性物质、热不稳定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及高聚物的分离、分析较为困难,致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据统计只有大约20%的机物能用气相色谱分析。 而液相色谱是常温操作,不受样品挥发度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它非常适合相对分子量较大,难汽化,不易挥发或对热敏感的物质、离子型化合物和高聚物的分离分析,大约占有机物的70%~80%。温度上升,流动相黏度下降,流动速度加快,且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传质速度加快,使分辨率增加。

超液相色谱法(HPLC)是继气相色谱之后,7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液体做流动相的新色谱技术。 超液相色谱是在气相色谱和经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液相色谱和经典液相色谱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同点仅仅是现代液相色谱比经典液相色谱有较高的效率和实现了自动化操作。经典的液相色谱法,流动相在常压下输送,所用的固定相柱效低,分析周期长。而现代液相色谱法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溶质在300A°孔径(低表面积)色谱柱上的保留值大约为80A°孔径色谱柱上保留值的1/4(60:250),小孔隙柱如高保留的C18柱或石墨柱有利于强亲水性样品洗脱。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因此,液相色谱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能高、自动化等特点。所以人们称它为高压、高速、或现代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