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分离-武汉赛尔夫科技公司
作者:赛尔夫2020/6/20 3:11:24

起步期在层析技术发展之初,对于一些物质的分离方式都处在比较原始的状态,并且分离的结果也并不是很理想。

  bio-rad***谈到层析技术是在1903~1906年由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首先提出来的。

  那时,他将叶绿素的溶液倒入碳酸钙管柱,并继续以淋洗,由于碳酸钙对叶绿素中各种色素的吸附能力不同,所以色素被逐渐分离,液相分离,在管柱中出现了不同的色谱图。于是就称这种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为,有色的图谱法(Chromato graphy),简称色谱法,又叫层析法。不过,当时这种方法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过滤:是利用多空性介质阻留固体而让液体通过,是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影响因素:液体黏度、温度、滤材的毛细管长度、压力、滤渣层厚度、沉淀中的胶状物或其他可压缩物质。

蒸发浓缩:蒸发是溶液表面的水或溶剂分子获得的动能超过溶液内分子间的吸引力之后,脱离表面进入空间的过程。影响因素:溶液的浓度、溶解度、物料的热敏性、泡沫的形成、压力和温度、结垢和设备材料。

盐析沉淀法:原理:由于大量盐的溶入,使高分子物质失去水化层,分子之间相互聚集而沉淀。影响因素:离子强度、蛋白质的性质、pH、温度。




微孔滤膜操作注意事项: a、滤膜的支撑和滤器的密封b、过滤系统严密性的检查c、滤膜的湿润d、过滤速度,滤膜的有效面积、膜两侧压力差、孔径大小与均匀性、空隙率、粘度、温度等因素对流速均有影响e、过滤系统的清洗与消毒

浓差极化:在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节流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这种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称为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

1、分离: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适当的方法将不同组分分开的过程。

2、超临界流体:温度和压力略超过或靠近超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

3、临界温度:指高于此温度时,该物质处于无论多高压力下均不能被液化时的温度。

4、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压力。

5、吸附作用:物质从流体相浓缩到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过程称为吸附作用。

6、吸附剂:在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微粒称为吸附剂。

7、溶质:提取原料的 可溶性组分称为溶质。

8、吸着:当吸附与吸收两种作用同时存在时就称为吸着。

9、载体:固体原料中的不溶性组分称为载体。

10、精油:也称为“芳香油”是存在于植物体的一类可随水蒸汽蒸馏且具有-定香味的挥发性油状液体的总称。




液相分离-武汉赛尔夫科技公司由武汉赛尔夫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武汉赛尔夫科技有限公司(www.slv-tech.cn)是一家从事“色谱仪器和色谱消耗品”的公司。自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以“诚信为本,稳健经营”的方针,勇于参与市场的良性竞争,使“赛尔夫”品牌拥有良好口碑。我们坚持“服务为先,用户至上”的原则,使赛尔夫在其它中赢得了众的客户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特别说明:本信息的图片和资料仅供参考,欢迎联系我们索取准确的资料,谢谢!

商户名称:武汉赛尔夫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