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菇栽培技术
湖北千宝食用菌有限公司是集***研发、菌菇栽培、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菌棒生产销售,食用***植、生产、加工、收购、销售,政策许可的农副产品购销、货物或技术进出口(***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
姬菇属平菇的一个品种,秋冬季栽培,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接种,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入室,11月上旬至11月下旬采摘,一个栽培周期四潮菇,平均成品菇转化率80%,投入产出比1:2.5。
播种
1 品种:常用品种有无孢五号,冀农11号和西德89。
2 播期:姬菇适宜出菇温度10~18℃,菌丝生长温度为25~28℃。菌袋内由于发酵热和生长热温度一般比气温高3~7℃。菌丝体生长的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适,基质含水量不足时,发菌缓慢,发菌完成后出菇推迟。因此秋季气温稳定在18~22℃时为姬菇接种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根据品种不同和市场需求,接种期可适当提前和延后,晚秋接种种可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3 栽培料配方:棉籽皮87.6%,麸皮5%,石膏2%,石灰3%,过磷酸钙2%,尿素0.3%,多菌灵0.1%,每百公斤干料加三十烷醇40毫升,料水比为1:1.4。
食用菌菇期管理
1 菌袋入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即可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
2 保温:出菇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阴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3 保湿:出菇适宜湿度为85~95%。菇棚增湿措施有:一是畦沟内,每7天一次。二是用喷雾器向棚内墙上和空气中喷雾状水,喷时不得向菌袋菇蕾上喷。
4 通风:出菇前期室外气温较高,菇棚内温度15℃以上时,以昼夜大通风为主。一般夜间将棚南北两边的塑料膜支起3~6处,支起高度为20~30厘米。光照菌丝生长不需光照,原基分化子实体时,需要300~500L照强度。晚秋和冬季,菇棚温度下降到15℃以下时,每天早晨和中午各通风1~2小时即可。姬菇属变温出菇,在管理中要注意人为拉大温差。
5 调节光照:姬菇生长发育需充足的散射光,避免直射光,用遮荫物将棚内光线调节到白天各处均能看清报纸为宜。
6 后期注意补水、追肥。姬菇出一、二潮菇后,菌袋水分和养分消耗较大。可结合补水,注意添加营养物质:每百公斤水加尿素0.4~0.7千克,白糖或葡萄糖0.2~0.5千克,***镁0.1千克,三十烷醇40毫升,石灰0.5~1.0公斤。培养基配制适用的培养基配方有以下2种:①棉籽壳58%、玉米芯或甘蔗渣20%、麦麸18%、玉米粉2%、石膏粉1%、钙镁磷肥1%②棉籽壳50%、杂木屑28%、玉米粉2%、麦麸18%、石膏粉1%、碳酸钙1%。有条件的还可添加适量微肥,如丰菇宝、菇丰等。具体补水追肥方法:将配好的营养液装入大盆或大桶内,置于距地面2米以上高处用专用注水器逐袋注水,每袋注水0.4~0.75千克。次注水后,每出一潮菇注水一次,一般注水3~4次。
平菇出菇期的管理
出菇期的管理:菌丝长满培养料后,每天在气温时打开菇房门窗和塑料膜1小时,然后盖好,这样可加大料面温差,促使子实体形成。还要根据湿度进行喷水,使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以上。达到生理成熟的菌丝体,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就扭结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状的菌蕾堆。这时可向空间喷雾,将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喷水,以免影响菌蕾发育,造成幼菇。菌柄稍长而细,常基部较细,中上部变粗,内部较实,且富纤维质的表面,孢子印白色。同时要支起塑料薄膜,这样既通风又保湿,室内温度可保持在15—18℃。菌蕾堆形成后生长迅速,2—3天菌柄延伸,顶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圆形的原始菌盖形成时,可向料面喷少量水,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温度保持在15℃左右。
香菇
我国的香菇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人工栽培几乎遍及***。世界上的香菇主要分布在太平洋西侧的一个弧形地带。平菇尽管种类繁多,除了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所需温度不同外,其他生长条件和栽培工艺都是基本相同的。北至日本的北海道,南至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到尼泊尔的道拉吉里山麓。此外,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也有香菇变种,新西兰分布着类似的香菇,南美的塔哥尼亚也有栽培。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