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从20世纪80年dai开始特别是近十 年以来,***许多地区相继大力发展香菇生产,都将其作为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的短、平、快致富项目,香菇栽培规模迅猛扩大,香菇生产在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有限的菇木资源过快过量的消耗,菇林矛盾日益 突出。5、待垛内下部温度达到100℃(在菌垛下部第四层处量)后,把垛底边压实,出水口一直保留。在许多食用菌传统产区菇木林资源已呈负增长状态,消长失衡,甚至暴露出阔叶林资源日趋枯竭的征兆。
另外,有些地区由于毁林开荒造田、毁林搞建设、营造经济林、过度采伐等造成了菇木资源严重宁肖退。
概括地讲,我国菇木林资源现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森林覆盖率低、菇木林资源蓄积量偏少。
2.现有菇木林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南等地区,而东南及长江中下游的传统香菇产区蓄积量低。
3.阔叶林资源少于针叶林,且阔叶林中可利用的优良菇木树种更是有限。
4.阔叶林林分质量不高,仍有消退趋势。大部分林区遭受人为***后演变为单位面积蓄积量不高的次生林,***森林面积 的18%为疏林地。
5.对菇木林营造和天然林保护工作已逐步加强,但ren重而道远。

菌袋摆放 把长30厘米的袋子脱掉薄膜,按倾斜75度角摆放菌袋,直至满畦。放袋时需认真检查菌袋是否gan染杂菌。为了保证拌料机的使用效果,建议大家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正确方法,一些操作细节也不能忽略,提高拌料机的使用性能。若有,应用利器剔除,以防蔓延。覆土处理 覆土材料以壤土为佳,冬季和早春用1%的石灰粉处理,晚春、早秋及夏季用3%石灰粉处理。处理后的土壤可用来覆盖菌袋,以袋上端土厚1.5厘米为宜,并用扫帚扫平.guan水要求 可用水泵抽地下水或其他清洁水,从畦的一端漫灌,直到畦内充分渗透,并让水在畦内保持12小时。经此法漫灌,覆土一部分可能下沉。待畦内水渗透完后,再撒一层土整平,然后泼营养水(由2%尿素、0.2%***镁、锌及微量的恩肥、高美施或其他生长素、***液体复合肥组成)。 六、高产技术 采用该技术,每采一茬菇可灌1次营养水,使菌丝体保持养分、水分充足,延长菌丝的生命和出菇期。在出菇过程中,土壤不断供给菌丝体养分、水分,所以出2~3茬时仍然菇体肥大、鲜嫩。由于棚内湿度适宜,遮阳良好,从小菇蕾形成到成熟采收,克服了常规栽培空间湿度难以控制和菌袋难以补给养分、水分的弊端,加上微肥、ji素、生长素可以随guan水渗入土壤,便于菌丝体吸收利用,所以能获得稳产高产,优质***。

棒式栽培香菇的菌棒经过秋冬二季出菇,含水量减少。为了使香菇增加产量,需要进行补水处理。补水方法有注水法和浸水法两种,现主要介绍注水法补水。 菇畦中的菌棒就地不动,用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沿着畦向安装,菇畦中间设总水管,总水管上分支出小水管,小水管长度在50厘米左右,上面安装12号针头控制水流。由总水管提供水源,另一端密封。装水容器高于菌棒2米左右,使水流有一落差的压力,在注水时菌棒中心用直径6毫米的铁棒插孔1个,孔深约菌棒高度的3/4,不能插到底以免注水流失,由于流量受到针头的控制,滴下的水菌棒即能吸收又不致于溢出,一般15分钟就能补水完毕。所谓的使用视觉判断,就是观察烘干机的各仪表读数变化,各连接部件情况,各接合密封面的泄漏情况,各油料及水有无异常现象及电动机的发热情况等。补水后盖上薄膜,控制温度在20℃~22℃之间发菌,每天换气1~2次,每次1小时,注水给菌棒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并同时增加了干湿差和温度差,6天后开始出现菇蕾而且菇潮明显,子实体分布均匀,当温度升到23℃以上时原基形成受到***,要利用早上低温时喷冷水降温,刺激菌棒形成原基再出一批菇,由于温度的升高再加上菌棒养分也所剩无几,菌丝衰弱,并且无活力,即可结束菌棒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