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参的地下部分由根茎和着生根茎的须根组成,根茎的形成过程如下:做种的根茎(可称为“母体”)顶芽发芽出苗后,逐渐长出地上部分的主茎,随着主茎的生长,“母体”开始逐渐膨大,母体的腋芽开始萌发出茎苗,即一次分枝,分枝基部逐渐膨大,形成一次根茎(可称为“子体”),“子体”上的顶芽继续萌发,抽生新苗,形成二次分枝,二次分枝基部继续膨大形成二次“子体”,如此反复形成三次、四次………“子体”,这便形成了由一个“母体”和多个“子体”组成的完整根茎。但是常规培育的竹节参种苗通常一年只有顶芽萌发,抽生一支主茎,形成的是单芽竹节参,地下也就只有一个子体(老百姓称为“一节”)。
多芽竹节参在种苗繁育上就有很大优势,它与***一样,根茎每年都会分蘖很多小芽头,一般种植3-4年的多芽竹节参除了个头大的商品竹节参外,还会收获很多小块茎,这样无形中给种植户提供了充足的种苗。
由于多芽竹节参具有长势快,产量高,繁育种苗快以及***检含量高等这些优势,注定它的经济效益要高于单芽竹节参。
多芽竹节参的繁育打破一年生长一节的传统培育方式,同时实现了增产的目的。
竹节参为我国名贵的不常用的中***材之一,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陕西、甘肃、河南、浙江、安徽、江西等省民间有较长的应用历史,还有少量出口香港。
1988年湖北省农科院中***材研究所在恩施州竹节参原产地种植取得成功,并建立了规范化种植基地,使湖北省成为目前我国竹节参的主要产地。
竹节参有滋补强壮,散瘀***,止血祛痰的***,也是土家***的名族***,一直被湖北恩施土家族先民奉为“草******”。
产量表现:鄂竹节参1号平均亩产138.2公斤,比对照增产15.1%。折干率为32%。经***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竹节参干品含蛋白质10.33%,总皂苷23.89%,粗皂苷元10.05%,精制皂苷元8.81%,齐墩果酸8.76%。***材品质符合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典》的规定。
适宜区域:适于鄂西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种植。
这种分类方法与大多数分类方法不同,其原植物包括了大叶三七。三个变种:羽叶三七、秀丽假人参(扣子七)、狭叶竹节参。因同一变种的植物有几种不同形态的根状茎,同一种形态的根状茎可能来自不同变种的这一事实认识不清,因而对原植物的认定不甚确切,以致1977年后各版《中国***典》和近年来出版的多部著作中对竹节参的原植物仍然是大叶三七的干燥根茎,性状略呈圆柱形;珠子参原植物为珠子参或羽叶三七,性状略呈扁形、圆锥形或不规则菱角形,偶成连珠状。
从湖北省恩施州竹节参GAP基地、湖北省神龙架自然保护区和四川峨眉山等地的竹节参种源观察发现:大叶三七、秀丽假人参(扣子七,四川少见)、狭叶假人参(湖北少见,仅引种了二百多株)、羽叶三七(湖北和四川的叶形差异很大)等,由于生长环境相似,又属同一物种,自然杂交现象较多,同一植株的后代,叶形、根茎形态都有分离现象。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湖北植物志》对大叶三七、羽叶三七、秀丽假人参、狭叶竹节参等形态描述,都指出了其根状茎有“竹鞭状,或串珠状”或“串珠状,很少为竹鞭状”等,但从大量观察中发现其呈串珠状根状茎很多,而其它变种呈竹鞭状根茎的也不在少数。这一部分若按《中国***典》就无法归类。
认为目前应先解决民间将大叶三七、秀丽假人参(扣子七)、狭叶竹节参、羽叶三七等都作竹节参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典》不一致。为此应该加强***化、***效学研究,为秀丽假人参(扣子七)、狭叶竹节参归并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应开展竹节参种质提纯和品种选育,以获得遗传稳定,后代根茎都呈竹鞭状的竹节参(大叶三七)人工栽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