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的历史起源
醋,古汉字为“酢”,又作“醯”。《周礼》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记载,可以确认,中***醋西周已有。三、嫩肤:先用香皂洗净脸和双手,在用加入食醋的温水(以水不变色为度)洗净脸和手,5分钟后换用清水洗净。晋阳(今太原)是我食醋的发祥地之一,史称公元前8世纪晋阳已有醋坊,春秋时期遍及城乡。至北魏时《齐民要术》共记述了大酢,秫米神酢等二十二种制醋方法。唐宋以来,由于微生物和制曲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至明代已有大曲、小曲和红曲之分,山西醋以红心大曲为优质醋用大曲,该曲集大曲、小曲、红曲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种群于一体。
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拨打图片上的电话吧!!!
制醋技术
酿醋原料除糯米外,还有许多杂粮,如高粱、甘薯干、米糠、野生淀粉等。由于各种原料性质不同,所以配方和加工方法与糯米酿醋法也有不同之处,以下介绍民间传统的利用各种杂粮酿醋的技术。
一.原料配比:1.高粱100斤,大曲63斤,用水量在蒸前为75公斤,蒸后180公斤,谷糠100公斤,食l盐6公斤。白醋、米醋和陈醋的区别根据酿制原料和工艺条件不同,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有陈醋、米醋和白醋。2.甘薯干100公斤,鼓曲50公斤,酵母液40公斤,醋酸液50公斤,用水量为蒸前275公斤、蒸后125公斤,粗谷糠50公斤,细谷糠175公斤,食l盐13公斤。
二.粉碎蒸熟:代料酿造一般都必须通过粉碎这一道工序,然后蒸熟。使原料加大微生物接触面,以有利于发酵和原料糊化均匀,加速糖化。
三.拌曲制醋:把蒸熟的原料焖放15-20分钟后,即可摊开。晾至40度以下时,拌入曲及酵母、酵母液,翻拌2-3次使之均匀。现在市面上买到的食用醋绝大部分都是酿造醋,酿造醋可以根据原料再进行分类。当温度降至17℃-18℃时即可人工制醋。较低的温度可促使糖化和酒精发酵完全。酒精产量高。有***杂菌的作用,可提高醋的品质。
四.入坛发酵:把拌曲后的原料装入发酵缸或坛内进行发酵。前期是糖化与酒精发酵。在浓郁的香味诱1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要求温度28℃-30℃,经36小时发酵后,以品温升到39℃左右为好。同时要均匀地翻动。并掺入谷糠,增加蔬松程度,供氧增温,以利醋化。大约7天后品温开始下降。说明酒精氧化结束,醋化也基本完成。
五.成品调味:通过坛内醋化后,一般夏季20-30天,冬春季40-50天,醋酸即变酸成熟。此时醋面有一层薄薄的醋酸菌膜,有刺鼻酸味。正在服碳酸氢钠、氧化镁、胃舒平等碱性药时,不宜吃醋,引醋酸可中和碱性药,而使其失效。成熟的醋,上层醋液清亮澄黄,中下层醋液乳白色,略有浑浊,两者混合即为白色的醋,一般每100公斤杂粮可酿制白醋400公斤,醋度2.5-3克/100毫升。滤出的醋渣可腌渍酸菜或掺配饲料喂畜禽。在白醋中加入五香和糖色、芝麻等调味品,经沉淀过滤后即为香醋。
醋的临床应用——治l疗胆道蛔虫病、治l疗蛲虫l病
1.治l疗胆道蛔虫病:按年龄大小顿服酸醋30~50毫升或更多,以后视情况可再次服用,直至不痛为止。米醋:是一种用粮食制造的产品,它的历史悠久,是一种非常好的调味品。在疼痛明显减轻的当天或次日,按常规服用驱蛔药1物。观察15例,服药总量为300~500毫升;结果12例于两天内完全止疼,3例在3~4天疼痛亦完全解除。
2.治l疗蛲虫l病:用食醋灌肠治l疗58例,经1~3次即愈。醋的进化——唐宋到了唐代,醋开始普遍使用,出现了以醋作为主要调味的名菜,如葱醋鸡、醋芹等。无不良反应。方法:将食醋用凉开水稀释(每30毫升醋加凉水至100毫升),于睡眠前用消毒导尿管一根插入肛1门内约20厘米,然后以消毒***l将药液注入肠内,每次100~140毫升(小儿酌减),每日1次。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