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情感心理咨询
我们的眼里,有时无法看到对方的存在
这句话是不是说得有点狠?但真实可能真的如此。不信,你可以想一想,在你们遇到大大小小问题时,你们是互相能够商量吗?还是很多时候在猜测?
在我看到的很多夫妻里,经常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在发生问题时,对方一个眼神,我们内心就开始迅速解读,当然这个解读方向,大部分都是负1面。我们跟别人的冲突,都是因为需要没有被满足,感觉到受伤,然而还想继续要才产生的。也就是当我们和对方相处一段时间后,我们基本就不愿意再沟通了,特别是有过不愉快的沟通经历时,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在根据弗洛伊德先生所说的“快乐原则”运行,谁都不愿意费力,于是,在听一对夫妻叙述一件事的时候,你永远可以听到两个版本,并且都把对方放在一个伤害自己的可怕想象中。
长此以往,我们基本没有和一个人过日子,而完全是我们在和想象中的那个人在一起过,并且我们内心还可以贴上无数个标签,后来,时间久了,对方就真的被你培养成了那个你想象中的“***”了。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很痛苦,却又无法解脱,因为实在是在一种相处1方式习惯了,我们已经无法跳出来看关系了。***的研究也指出,如果太太的薪水拿来***家里面一半以上的开销,比起那些“平付”或是“靠老公”的家庭更容易离婚。
婚姻情感咨询
心理小贴士:
主题还真是感慨颇多,因为不只是今天,多年前就有许多来访者为此纠结难安了。在老家能生活安稳但经济薄弱;在外面经济尚好但居无定所。其实中国人从古至今骨子里就透着一股不喜欢过漂泊日子的心态,可谓“安居乐业”更是充分明示了安居在建业之上这一祖祖辈辈的心声,也正是这个***让人们拼死累活的非得弄个自己的“家”,不愿租房住。一边不愿在大城市租窝居,一边放着老家的大房子又不愿回,那当初人们离家弃子背井离乡是为什么呢?如果你家有孩子,但你的工作却常常日夜颠倒,那么这样的“非同步性”也会提高你离婚的风险。不就是为建一个安稳的“家”吗?起早贪黑地在外熬着不就梦想这一天么?怎么到终于有“家”这一天时又犹豫了呢?
是的,文中说的经济收入方面可能确实比外面差很多,但如果外出人员都回流,生活、消费在中小城市是不是也能带动经济发展呢?“不将就”是因为90后深知爱情不是一场凑合的配对,找到一个同频的人,才能激起共鸣,才能让一段爱情锦上添花。在中国人的感觉里,有家才有幸福,与其在北京,上海那些一线大城市过着无家、无归属感的日子,不如回老家享受一家人简简单单的幸福生活。
进入夫妻角色的时候,男女在心理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导致差异化现象的出现,那么,男女在婚后都会出现哪些各种各样的心理差异呢?
男性婚后心理特征
90%男性被妻子评定对爱情专一,80%男性关心妻子遇到的困难,70%有事同妻子商量,69%生活上关心妻子,56%能注意妻子感情需要,52%主动干家务,41%较节省,38%经常鼓励和安慰妻子。但在否定项得分高于女性,如有感情转移或第三者介入是女性的5.5倍,有喜新厌旧的情绪为3.6倍,不主动干家务为女性的3倍,自私、遇到困难指责、抱怨妻子,不注意配偶感情需要、有事不能同妻子商量、花钱大手大脚为女性的1.6~2倍。说明部分男性在婚前为追求女性有较好的表现,而婚后则表现不佳存在大男子主义,或目的达到后放松对自己要求令妻子失望。20岁的时候我们拒绝婚姻,30岁的时候我们向往婚姻,40岁的时候我们厌倦婚姻,50岁的时候我们宽容婚姻,60岁的时候我们享受婚姻,但是却不得不面对岁月的无情。而且从1~4年追1踪调查发现,导致姻婚不和谐、夫妻冲突的因素中,男性负有较大的责任。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