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很好的高分子絮凝剂,我国早在1970年就开始对其的研究,目前在市场上的絮凝剂产品系列中***为成熟,而且应用***为广泛。他比***铝,***l亚铁,三氯化铁等絮凝剂效果更好,而且用量更少。处理前后的水PH值几乎不发生变化,并且对处理的设备腐蚀小。将其作用在浑浊,低温的水中,或者工业污水中,絮凝效果都是很让人满意的。PAC的缺点就是生产原料成分复杂,生产周期长,而且不容易控制,因而价格较贵,影响了销量。
***早的化粪池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1860年,法国研究人员在住宅和集粪坑之间设计了一个“箱”,并且这个“箱”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深人水面下以形成水封。1881年,法国《宇宙》杂志报道了这个“箱”,并称之为“MOURAS池”,其以去除大部分固体污物,还可以产生较清澈的液体用于灌溉土地。这便是现代化粪池的先驱,后来也被认为是人工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开端。1883年,美国的研究人员设计两格式池,并利用自动虹吸管进行间歇出水。1895年,英国研究人员对一种类似于“MOURAS池”的改进工艺申请了专利,并称之为化粪池(septic tank )。随后,化粪池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应用;然而,由于池内产生的气体对底泥的扰动性较大,导致出水中悬浮固体浓度较高,影响其回用于农田,人们开始研究如何有效地分离污水中的液体和固体,因此两格式、三格式化粪池应运而生,并至今仍被广泛应用。1905年,德国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双层沉淀池(imhoff tank ),池子内部分别完成沉淀和厌氧消化的过程,这就是目前在小型污水处理厂常见的隐化池。
化粪池作为生活污水的预处理设施,其利用了厌氧发酵和静置分离的原理川。在重力作用下,生活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沉降(形成沉渣)或上浮(形成浮渣),同时通过厌氧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进行部分降解,进而实现污水的初步处理,满足简易排水要求,或者有利于后续排水及处理。如图1所示,污水在化粪池内逐渐分离为3层:浮渣层、中间层和沉渣层。比重轻的物质(油类)或夹带气泡的絮团向上悬浮,形成浮渣层,比重较大的固体沉淀在底层。在兼性/厌氧l菌作用下,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解产生CH4,CO2和H2S等气体。经过充分稳定化后,清掏的固体可以作为肥料,中间层的液体在环境要求不高时可以直接排放,否则须进人后续处理单元进行进一步处理。上层浮渣和底层沉渣需定期清掏,以免影响化粪池的处理效果。由于化粪池并不能使污染物彻底矿化,其出水中仍然含有较高的污染指标(包括COD,氨氮、SS等),化粪池有时也被视作较为原始的、低效的厌氧污水处理技术。2基于传统化粪池的常规分散污水处理技术。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