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类6个试点样板项目有序推进
试点区系统化治理模式中,“治山”即建设面积为509.73公顷的西宁环城***生态公园山体修复工程。“理水”即龙泉谷景区改造提升、湟水河河道清淤固岸、解放渠水岸景观带建设等水系整治工程。“润城”即第四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再生水厂的新建、积水点改造、雨污分流改造等管网改造、内涝治理与污水厂提质改造工程。按照住建部7月6日第二批海绵试点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已安排海湖新区安泰华庭、依林佳苑住宅小区及虎台片区西宁电力支行家属院、虎台高教楼居住区作为海绵城市建筑与小区改造试点样板项目;在海湖新区已完成5条海绵化道路(海晏路、***西路、西关大街、桃李路、通海路)改造的基础上,加快后续8条道路的改造,作为城市道路海绵试点样板项目;将海湖广场海绵城市改造列为广场类型试点样板改造项目。以上3类6个试点样板项目的选取,为今后推进示范区海绵城市改造总结积累可复1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目前,已完成样板项目地形、管线及绿化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并邀请设计单位进行了现场实地查看。
海绵城市建设简介:
11平11记针对中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本质是通过控制雨水径流,***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即***“海绵体”,从而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五位一体的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的工程技术措施
“渗”:减少硬质铺装、充分利用自然下垫面渗透作用,减少径流,涵***态与环境,积存水资源。
“滞”:通过雨水滞留,北京海绵城市信息化,以空间换时间,提高雨水滞渗的作用,同时也降低雨水汇集速度,
延缓峰现时间,既降低排水强度,又缓解了灾害风险。
“蓄”:降低峰值流量,海绵城市信息化建设,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净”:减少面源污染,降解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改善城市水环境。
“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和再生水,提高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
“排”:构建灰绿结合的蓄排体系,避免内涝等灾害,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小海绵”与“大海绵”
“小海绵”模式是以地块“年总径流控制率”这一定量化指标为建设核心,同时也强调在径流控制过程中的“额外”效益,如(雨)面源污染控制率提升、城市内涝频次削减等的建设模式。“小海绵”立足于雨水年径流控制率达标,凸显出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建设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基本立足点不同、根本出发点不同和生态环境导向不同。可以说,“小海绵”模式是准确评估城市海绵建设是否符合海绵城市“弹性”及“吸纳”等内在要求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与“小海绵”模式不同,海绵城市信息化管控平台,“大海绵”模式则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极统筹并规划整合了一系列相关工程举措,形成的广泛而丰富的城市建设体系。“大海绵”建设模式,延伸扩展了基于“雨水径流控制率”为核心的“小海绵”构建形式。结合各地海绵建设模式,“大海绵”工程主要有三类,类从城市水循环系统出发,简称“涉水”工程,海绵城市信息化项目,如城市防涝系统建设、城市黑臭水体消除、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地下水质量提升、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综合管廊建设等;第二类结合城市景观绿化系统,简称“涉绿”工程,如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河道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等;第三类则指在海绵构建中发生的城区更新及城市扩张等,包括新区建设,即耕地和村落转变为城市,以及旧城改造,如城中村消减、城乡结合区域改造提升等,简称“涉改”工程。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