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纳水体监测
监测内容
1)河道入湖口流量、水位、水质(COD、N-NH3、TP、SS、PH)
2)主要排口下游流量、水位、水质(COD、N-NH3、TP、SS、PH)
水质人工取样,人工送检,选用人工取样,人工送检的方式,每次监测指标包括:PH、CODcr、氨氮、总磷、SS。将采集好的水质做好标记,送检测中心,进行检验,出具检测报告。
流量在线监测
镇江市河道流量监测采用超声波液位计校核液位,***超声波流量计在线监测流量,数据用RTU传输,RTU采用GPRS通信,流量计跟RTU之间有线连接,并且使用蓄电池与太阳能供电,太阳能充电板朝西南方向,设备固定立杆应有一定长度,各设备之间的空间距离满足标准要求。






西宁市在全省生态建设中承担着***和示范责任,建设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先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西宁市持续发力改善人居环境,***实施了环城***森林公园、火烧沟冲沟治理、北川河湿地公园、新华联小区等一批由大到小的海绵体建设,海绵城市信息化管控平台,积累了多种类型以海绵理念进行生态修复的经验。为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海绵建设的理念,提高管理和建设的思想认识,8月22日由海绵城市(筹建)办邀请清华大学刘海龙***,上海水规院赵敏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刘志诚***、王沛永***,海绵城市本底监测,上海复旦院***崔丽芳***、靳萌***,等***开展海绵基础技术和政策***管理培训,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们一致认为,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信息化,西宁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城市建设基础和发展优势,海绵城市概念的融入是城市转型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海绵城市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动力。

4个临时气象监测点位采集数据
在建设思路上,西宁市将依托试点区域“两山对峙、一水穿城”的典型川道型城市形态,针对干旱缺水、水环境质量不高、水生态脆弱的现状,采取“治山、理水、润城的外围环境 城市单元”系统化治理模式,构建绿色安全生态屏障。据了解,目前已协调市气象局在科技馆、文化公园、野1生动物园、海湖新区管委会布设了4个临时气象监测点位,进行数据采集和汇总工作。我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建设将按照“治山、理水、润城”的海绵城市建设策略实施,对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技术支撑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工作进行了落实。该平台在三年试点建设期后,结合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逐渐完善和优化数字化管理信息,并纳入西宁市“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实现“数据一个库、信息一张网”。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