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木模板厂家信息推荐
作者:森伟建材2020/8/15 2:05:24






竹材在生长过程中,可认为是一根受风力作用的悬臂梁,与树干相似,为了适应任意方向的风力,竹干呈圆形,但管状截面则胜于树干,将材料集中于应力大的外部,并以竹节的横膈作加劲肋保证局部稳定。维管束随管壁应力由内到外逐渐增大而加密。采用无节的竹壁小试件,按木材清材小试件类似的试验方法,测定毛竹的各项力学性能与伊春海林的鱼鳞云杉比较。除受压强度毛竹仅为鱼鳞云杉的1.5倍外,其他三项强度均为2倍,但各项弹性模量却均稍低。木节、斜纹等天然缺陷对木材强度的影响很大,可是竹节反而使受压和受剪的强度提高,仅顺纹受拉强度因竹节而降低约30%。由此可见,竹壁可利用的强度远高于木材。竹干材自重轻,便于架设多层建筑的建造和维修时的脚手架,所以竹脚手架在中国曾一度得到大量应用。竹材不如木材便于再加工。通常用整竹制作结构。但整竹的截面有限,其承载能力受到限制。


竹板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度日。河北来京行艺的鼓书艺人刘丹池为谋生计,与其师张连奎放弃弦索,改用竹板伴奏演唱。刘丹池下传弟子分成两个支脉,一脉以金永贵为代表,下排万、福、来、临、贺、国、顺、玉、海、潮各字辈传人;又以一脉以王永祥为代表,下排春、德、庆、田、祥、常、如、胜、茂、宣各字辈传人。竹子,对中国音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自周朝以后,历代使用竹定音律,故此,晋代就有以"丝竹"为音乐的名称,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把演奏乐器的艺人称为"竹人"。清末民初是竹板书在北京的兴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代表艺人,佘来荣、贾宝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东安市场、朝阳门外、门头沟、天桥等地演出,极受听众欢迎。


“节子”基本功

『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搧〞、〝撩〞、〝颠〞、〝摇〞、〝抖〞。

(1)搧功:将节子立直,〝食指〞横穿底板前隙,〝拇指〞自然扬起,〝中指〞、〝无名指〞、〝小指〞,贴在底板的后侧,随即〝腕子〞摇动,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此动作就像搧扇子时手腕摇动一样。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搧功要求动作自然,每半拍一个声音,速度平稳均匀。

竹板

(2)撩功:以〝搧功〞为基础,速度加快一倍,用底板将上块板〝撩〞起,发出〝嘀〞的声音,用此功增强腕力。

(3)颠功:将节子横握,拇指按在节子的顶端,肘、腕往上推动,使节子颠起,也发出单点〝嘀〞的声音,速度与撩功相同。

(4)摇功: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拇指放在弟一块板的腰部,腕子左右摇晃,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当前四块托起的时候,再被拇指弹回,又发出〝嗒〞的声响,如此反复,前半拍为〝嗒〞,后半拍为〝嘀〞,速度均匀不要快。

(5)抖功:在〝摇功〞的基础上,腕子急速抖动,继续发出〝哗....〞的声音,速度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



商户名称:武汉森伟建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