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层面是指对自己的认识、自我的意识。
比如之前提到的对自身身体能力的认知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2、加强课程的***,要让家长一眼就清楚机构是做什么的,因此一定要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另外,在训练过程中和其他孩子之间产生的能力差异(包括运动层面和心理、认知层面),也能让孩子更深层次的明白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而这种认知的建立,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为未来的学习发展做好准备。
另外,认识到行为之间的差异,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尤为重要。比如标准的运动姿势下,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结果,这将令孩子们明白为何需要努力完成标准姿势的意义。在实践中完成认知,在不断尝试中感受那些细微的变化,这种认知模式的建立,对孩子意义重大。
04、家长担心的问题?
首先,自然是训练过程的***性,因为在之前也提到了,不***的老师和课程内容,容易对孩子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
如上图所示,针对***的运动类项目指导意见,相当于一条不可跨越的边界,边界内,无论课程形式如何、教学手段如何,都是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而边界外,无论效果如何,都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
当然,标准和指导意见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而产生变化,而先发生变化的,是争议区域内的内容。比如鼓励孩子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往下跳,着陆在软垫上的感觉、膝盖弯曲后形成缓冲的感觉,这些信息会帮助孩子构建成对这一行为的认知,让他明白在这个高度下、在软垫的保护下,这种行为是安全的。比如,使用重物增加重量的深蹲练习,是边界外没有争议的***行为,属于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内容;但借助一些高科技的展示工具,比如地面LED屏,虽然区域内的灯光条件并不适合标准意义上的“体适能训练”,但交互的形式可以吸引孩子参与其中,获得更多的身体运动机会,有利有弊,所以属于争议区域。
首先需要明确青少儿体适能训练的基本元素:运动方式(走跑爬跳),运动方向(前后左右),运动中心(高中低),运动平面(水平、上坡、下坡),运动线路(M、N、O、S)和运动强度(慢速、中速、快速)。这6个项目的设置非常科学,因为涵盖了***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力量和耐力,以及跑、跳跃、投掷这些核心的基础动作,以及适合在各种场地情况下进行测试,实用性很强。在明确基本元素之后,教练就可以将这些若干元素进行合理的搭配组合,进而形成多种教案。
美国春田学院体育与健康系终身教及博士生导师刘展:首先,儿童身体运动功能和体适能的课程设计及教学,需要考虑儿童全脑的发展规律,围绕学习动作和运动技能来进行,合理安排频数、量和强度,并注重与运动技能表现提升相结合。
除此之外,机构要想让家长产生消费需求,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
1、增强家长的“缺乏感”。每个家长都有“缺乏感”,比如医生、老师常常指出孩子有各种缺陷不足,这种“缺乏感”会增强家长的重视度。
2、加强课程的***,要让家长一眼就清楚机构是做什么的,因此一定要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
3、降低家长采取行动的成本。对外:机构要降低家长时间及金钱成本,对内:机构自身要提高品牌影响力,让家长选报体适能课程的时候一开始就想到选择你的机构。
在挖掘家长需求时,机构会碰到三类家长人群:一类是动机强、消费能力强的家长,另外一类是动机弱、消费能力强的家长,后一类就是动机强、消费能力弱的家长。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