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身体素质层面,需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保持适宜的身高和体重、保持良好的身体形态;
二、发展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力量和耐力,这些都是评价身体运动能力的关键指标;
三、掌握基本动作,我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的动作类别是:走、跑、跳跃、投掷、攀登、钻、爬、搬运等)。
这三个目标中,除了身高没有非常明确的证据证明之外,别的都是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来达成的。但也有部分文献和他人经验表明,身高与运动之间有着若隐若现的联系。
另外,如果从应试角度,目前所有升学过程中涉及的体育项目,都是以上身体能力和动作的组合,所以换言之,达成以上目标,孩子将不惧任何的体育类测试。
在这四点之外,其实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对训练内容的设计,必须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在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孩子的表现,时刻抬高或降低训练难度,让孩子保持着一个积极、适宜的运动节奏。
所以,真正优的老师上课,是没有教案的。因为孩子的状态有起伏,对训练的内容也有偏好,如果采用固定的教案,上课过程中一板一眼按照教案执行,多只能算是完成课程,对上不出让所有孩子都兴奋的效果。
更多的数据惨不忍睹:
近日,***卫健委在举行例行发布会时表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是9.6%,肥胖率6.4%,二者相加达到16%。
在不满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血管***因素。
新华网报道:2018年,我国发布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报告指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
教部《体质调研》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三十年来,我国12岁以下的儿童在身高、体重方面取得明显增长,但体质下降趋势明显,并且力量、速度、爆发力及耐力等各项运动素质持续退步。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