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博士在感统的理论中指出,人类生存所需***重要的感觉是触觉,前庭平衡觉及关节感觉,触觉是指人类利用身体皮肤上的***细胞来接受外界的刺激;前庭平衡觉是内耳的三个半规管,帮助我们感受地心吸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时的方位,影响平衡能力姿势控制,关节感应让我们在关节弯曲或伸直,肌肉收缩或伸展时,了解肢体的位置与动态,经由触觉,前庭系统及关节运动提供的讯息,孩子逐渐能掌握身体的灵活度,计划各种动作,进而影响应付日常生活需要的能力。所以一岁以前一定要让孩子哭,提高孩子的肺通气性、肺活量,这样对孩子的发音及口腔肌肉的锻炼是很好的,再大点的孩子可以通过吹气球,吃牛肉干等硬的东西锻炼咀嚼,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得到锻炼。感觉统合
艾博士(1980)在感觉统合理论一书中说明,感统改善改善孩子脑干部份的统合功能,从而进一步改善其较高层次的大脑功能,改善程序「度身订造」,活动各有不同。当大脑无法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指挥人完成各项动作时,就会出现行为和语言的障碍,这种情况称为感统失调。小孩透过摸、爬、抛、摇等活动,重複练习如何有效率地处理感觉讯息,以达到协调。罗钧令(1999)归纳感统改善有以下的八项原则:
1. 活动的难度必须适合孩子的程度
2. 活动必须是孩子感兴趣或觉得有意义的
3. 要依孩子的反应来调整活动
4. 改善师必须清楚活动目标
5. 环境的按制必须能有效地诱发孩子作活动
6. 若孩子有兴趣,活动便有重複的需要
7. 活动时间的长短或次数需要因人而异
8. 动态与静态的活动宜互相搭配,便孩子的大脑能***与统合刺激,而做出适合环境的反应
预防感统失调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预防感觉统合失调应该从胎教开始。本体感觉失调训练方法本体感是指人对自己身体的感觉,比如对大小肌肉的控制、手眼协调、身脑协调、动作灵活等。在怀孕第五个月开始,会有五个月的胎位变化期,这个过程便是胎儿的身体在和地心引力互动,协调出固有的平衡能力。如果胎位不正,即使产前调整过来,胎儿出生后的平衡能力已经受到影响。另外要随时注意观察婴***行动,如果有易受惊吓、肌肉张力太低、不喜欢被拥抱、躁动不安、易怒、动作发展较慢等种种现象,也可能是感觉统合功能有障碍的信息,家长应多加留意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