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GS5300
在赵博韬看来,机器人是一个智能技术的集合体,这么多的技术并不是某一家企业就能单独全部解决的。
“现在不是一个单挑的时代,而是一个‘打群架’的时代。现在互联网产业之所蓬勃发展,就是因为大家共同的数据量很大。”他说。
在他看来,机器人和手机一样,也是线上线下、不同商业模式之间的联络平台,并***终发展为物联控制中心。“我们现在是人机互动,未来我们还要实现机器人之间的互动,即机机互联。”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服务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生活。近年来,服务机器人市场成长动能显著,已有厂商实现正向盈利。
数据显示,2013-2018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5%,整体行业都处于业态交融的状态。赵博韬表示,目前机器人产业还处于1.0时代,本体还是以类人机器人为主,未来的市场规模巨大。
“在将来,产业不断发生迭代,非类人形态机器人会有广阔的市场。比如现在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电等都带有机器人的功能。”
核心部件国产化突围
面对多样化的场景应用和“机器换人”的时代演变,包括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在内的整体行业都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性。尤其是随着中国工业转型升级,整体行业对智能化和自动化设备需求越来越高。
据统计,2017年***工业机器人销量38.1万台。其中,中国以13.8万台的销量一举超过欧洲与美洲市场总和(11.24万台),成为******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然而,在这近14万台工业机器人的销量中,仅有25%来自本土品牌。在世界范围内,以ABB、库卡、发那科、安川为首的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仍然牢牢把持着***50%的市场份额。
更重要的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尚未彻底扭转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国产本体厂商生产成本不具优势。因此,突破国外成熟机器人工业企业的重围,满足中国当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下游系统集成、中游本体制造和上游核心零部件。从市场规模来看,下游系统集成和中游本体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大,国产化替代程度也相对较高。
“机器人操作系统一定是一个未来的方向,你很难想象,以后中国有那么多机器人,仍在用国外的系统。中国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期望。”随锐科技CEO舒骋坦言。
他表示,从***安全和科技崛起来考虑,中国都应该进行更加深度的布局,在科技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
不少机器人产业从业者都反映他们看到的产业现状:核心部件得靠进口、生产成本无法降低、批量化生产难以形成,只有***数企业能实现某类组件的自主研发。在减速器、控制器尤其是伺服系统上,国内企业还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
因此,实现核心零部件和底层布局的国产化,成为包括随锐科技在内国产自主品牌的战略***。“我们在做底层布局的很多事情,比如说国产信息化的替代,国产的操作系统,国产的通用芯片,以及国产的防火墙,然后机器人的载体,这些我们都有在做。”舒骋说。
据介绍,随锐科技的***是人工智能和通信云运营层,“我们公司现在发展的主航道是人工智能和通信云,这两个主航道可以相互打通”。
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突围,他坦言,尽管中国的科技崛起一波三折,但产业发展***是封闭和隔离的,需要协作共赢,“现在的世界谁也离不开谁,科技领域尤其如此”。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