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带动半导体设备需求也会大幅提升。根据SEMI预测,2019年中国大陆设备需求有望保持逆势增长并将达到125亿美元。目前,国产设备在刻蚀、成膜及清洗、封测领域已经实现突破,国产设备进口替代进程有望伴随内资晶圆厂的逆势建设而持续深入。
据国际半导体协会此前预测,2018年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全球销售额增加9.7%达到621亿美元,2019年收缩4.0%,但2020年将增长20.7%,创历史新高。
在大型半导体项目的投资下,我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8年第三季度超越韩国成全球最大市场。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和SEAJ发布的报告,2018年三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58.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4%。其中,韩国半导体设备出货规模为34.5亿美元,同比下滑31%。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三季度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39.8亿美元,同比增长106.22%,占全球销量的25.13%,超过韩国成为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
东方证券表示,中国半导体产业迎逆势窗口,由于我国前期针对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投资呈现脉冲式,因此我国半导体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错失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但整体来看,由于半导体长期的向上趋势较为确定且中国为最大市场。参照半导体产业的历史,逆周期投入是缩短产业差距的最佳时点。而国家大基金和工信部均明确表示支持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我国半导体产业有望迎来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
进入2019年,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在迎来新气象和新风貌,我国制造行业也不例外。
新年新气象2019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将提速
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国防科工局三部门,就曾联合印发《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以船舶工业的升级为契机,为新一年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奠定基调,以此助推我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加速实现。
近年来,陆地资源的逐渐匮乏,让越来越多国家将发展的目光,投向了广袤而未知的海洋,大家以开发、利用、保护和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催生出了新型的海洋工程产业。海工产业的发展水平关乎着国家海洋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因此推动海洋工程建设至关重要。
而促进海工产业的发展,最关键的点在于装备的提升。海洋工程装备作为开展海洋生产和服务活动所使用的重要工具,不仅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前提基础,更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位置。伴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工程装备也日益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起步相对较早,上世纪60年代“海洋工程”这一术语刚一提出,我国便已经开始布局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截至90年代,我国已经建成了相应的钢结构导管架、自升式钻井平台、双浮体钻井船、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
90年代之后,由于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低迷,加之国内产业缺乏全方位的开放和国际交流,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遭遇到十余年的低潮期。直到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10之后,受到政府的大力推动,国内产业发展才抓住市场和政策带来的重大机遇,步入到高速发展轨道之中。
从2011年到2016年,短短五年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从近200亿元猛增到750亿元以上,增长幅度约221.4%;与此同时,海洋工程建筑产值也由1075亿元,扩大至2172亿元,同比增长102%。海洋工程装备获得的高速成长,相应的带动了海洋工程产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国内产业的市场发展现状不错,未来形势也十分乐观,但从行业整体竞争力来看,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配套、人才、总包能力以及产业链发展方面还存诸多不足,想要与韩国、新加坡、欧美等企业相抗衡为时尚早,做大做强任重而道远。
不过,为了执国际市场化发展的牛耳,重构当前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竞争格局,提升我国所处的价值链位置,近年来我国政府做出了无数努力。
国务院先是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海工产业第一次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之后,政府又陆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等一系列政策,全面为海工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2017年11月2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发布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为我国海工装备行业未来三年的发展提出明确的行动纲领。
《计划》拟定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专用化、系列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产品结构迈向中高端,力争步入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制造先进国家行列。
《计划》强调了深化改革促创新、加大力度调结构、多措并举去“库存”等六大重点任务,同时还明确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海洋工程装备有效需求、加大科研开发和应用推广支持力度等五方面的保障措施,将未来发展的趋势、方向、任务和目标都做了详细部署。
通过市场发展需求和国家相关政策的结合反馈,我们发现,未来海工装备的仅将呈现出系统化、智能化的趋势,这也算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随着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的日益兴起,数字化、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海工装备的升级将是大势所趋。
当然,未来海工装备的升级远不止与此,在应用场景上也将从传统海工领域向非传统领域拓展,深水和极地作业装备将迎来崛起。从2017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的颁发情况来看,获奖项目中包括基础研究类奖项5项,勘探开发类5项,生产储运类6项,系统及平台搭建类4项,其他领域类8项,海工装备的研发应用正呈现出多层面、多领域的特点。
综合来看,国际间海洋竞争的加剧、市场需求的释放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推动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的重要驱动,未来智能化、规模化、深入化和创新化将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趋势。以此为机遇,2019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将迎来全面升级,海洋工程产业的进步将有效提速,我国距离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实现会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