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证明当电流过导体时,由于自由电子的碰撞,导体的温度会升高。这是因为导体吸收的点电能转换成为热能的缘故。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本身的电阻、以及电流通过的时间成正比。这一结论称为焦耳——楞次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Q=I²Rt,公式中:
Q: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单位:焦耳(J);
I: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安(A);
R:导体的电阻,单位:欧(Ω)
如果热量以卡位单位,则Q=I²Rt公式可写成:Q=0.24I²Rt=0.24Pt,此公式称为焦耳-楞次定律。其中t的单位为妙,R的单位是欧,I的单位是安,热量的单位是卡。
电流的热效应在生产上有许多应用。电灯是利用电***生的热使得灯丝达到白炽状态而发光,熔断器是利用电***生的热使其熔断而切断电源。电流的热效应也是近代工业中的一种重要加热方式,如利用电炉炼钢,电机通电烘干等。电流的热效应也有它不利的一面,由于构成电气设备的导线存在电阻,所有电气设备在工作时要发热,使温度升高。如果电流过大,温度升高多就会加速绝缘体老化,甚至损坏设备。为了保证电气设备能正常工作,各种设备都规定了限额,如额定电流、额定电压、和额定电功率等。
电器设备的额定值通常用下标“e”表示,如Ie、Ue、Pe等,各种电器设备的铭牌上都有标注他们的数值。
1.焦耳定律定义:
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2.焦耳定律公式:
Q=I2Rt,适用范围:任何电路。
控制变量法:
(1)控制电流和电阻相同,研究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2)控制通电时间和电阻不变,改变电流的大小,研究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3)控制通电时间和电流不变,改变电阻大小,研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串并联电路电热关系:
串联电路中,电热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jpg)
并联电路中,电热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
“焦耳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
焦耳定律的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当两段电阻串联时,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得出电***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有关,当两电阻并联时,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问不变,得出电***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有关。
例:小宇和小刚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其电阻大小的关系”。两只相同的烧瓶中装有适量的煤油,烧瓶A中浸泡着一段铜丝,电阻较小;烧瓶B中浸泡着一段镍铬合金丝,电阻较大,温度计显示煤油的温度。
(1)为保证实验科学合理,两个烧瓶中所装煤油的质量应该相同。
(2)实验中,小字和小刚发现B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得快。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解析:(1)利用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其电阻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如煤油的质量,相同的烧瓶,相同的温度计等。
(2)B瓶中温度计升高得快,说明相同时间内煤油吸收的热量多,由于镍铬合金丝电阻大于铜丝电阻,所以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