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跳丧舞
作者:2016/6/13 3:09:12

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土家族自称“毕兹卡(Bifzivsar)”,为古代巴人后裔。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为“土人”、“土民”等,清末地方志中开始用“土家”名称。1956年10月,***正式确认土家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

跳丧舞又称“跳丧鼓”,土家语叫“撒尔嗬”,是巴人后裔土家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仪式舞蹈,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流行于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与摆手舞的流行地域相对应,故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

土 家跳丧舞是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传说故事为主要内容。开场时先由一人提锣绕棺边敲边唱,其后掌鼓师和众舞者便以“相合之声”加衬词衬句,歌子曲调宽 广、音域奔放、节奏明快,极似古巴渝民歌。跳丧舞有双人、三人、群舞三种形式。动作皆为模仿飞禽走兽。主要特点是舞者全身不断上下颤动外,胯部左右摆动幅 度大,上肢随胯部的摆动自然在胸前晃动,具有粗犷美。另外,在摆臂、下沉、扣胸、圆肩、脚内侧交替移动等方面则与巴渝舞不同。《隋书》曾记载了跳丧舞壮观 场面:“……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绕尸而歌,以箭扣弓为节击鼓以悼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

如今,跳丧舞已逐步从***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颇具观赏性的土家族群众性舞蹈。跳丧舞是土家人民自己创造的艺术财富,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多侧面地展示了土家民族的风情习俗,它是土家民俗文化的奇葩。

丧礼为期3--49天,但程序并不简单,前后有18个程序,道士称为“功课”,按照“功课”的安排,道场通宵达旦进行。葬礼的规模长的有进行15—49天 的,规模大小由道士根据死者与家属的生辰八字来推算,但实际上道士会按照主家的经济实力来融通——葬礼在当地是一个颇费资财的事情,也是显示家族实力的机 会。停尸天数不同,道场规模自然不同,习惯上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竖桅”、“二竖桅”、“七竖桅”等专指称谓。***的上方道士用 绿色的纸书写上几天内需要完成的“功课”,也就是整个葬礼的流程,然后依次进行,彻夜轮转。

绕 棺,又叫“打绕棺”,或名“穿花”,在老年人的丧礼上进行。一般由五或七人,至少三人,成奇数跳唱,由道士***,其他人跟后,围绕棺木边唱边绕行。唱词内 容广泛,可唱***人生平,可唱神语传说,曲调多变,伴之以鼓、锣、镲、钹等打击乐,气氛和悦热闹,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颇与古代“绕尸而歌”的传统相 契合。

葬礼上,一部分人在道士的指挥下参与祭悼***,一部分人则进入休闲时光,并不冲突。“欢欢喜喜办丧事,热热闹闹送亡人”,充分表现了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

土家人的出殡是在清晨(拂晓前后)举行的,一般是在将死者下葬之后才天亮为宜,意即死者平安“上路”。路途中,***不能停下,更不能靠地,所以,出殡时,往往需要较多的男子轮流抬丧。

商户名称:福建惠安富士熙和石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