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状况
我国开发工业机器人晚于美国和日本,起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自发性的研究。由于复杂的形状和严格的质量要求,转向架是另一种采用弧焊很难焊接的工件。到80年代中期,***没有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而在国外,工业机器人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工业产品,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七五”攻关计划将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列入了计划,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攻关,特别是把应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这样就把机器人技术和用户紧密结合起来,使中国机器人在起步阶段就瞄准了实用化的方向。
与此同时于1986年将发展机器人列入***“863”高科技计划。而在国外,工业机器人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工业产品,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863”计划实施五周年之际,邓同志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在国内市场发展的推动下,以及对机器人技术研究的技术储备的基础上,863主题***组及时对主攻方向进行了调整和延伸,将工业机器人及应用工程作为研究开发***之一,提出了以应用带动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发展方针,以后又列入***“八五”和“九五”中。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在***的***和支持下,我国焊接机器人的研究在基础技术、控制技术、关键元器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进入使用化阶段,形成了点焊、弧焊机器人系列产品,能够实现小批量生产。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铁路机车等几个主要行业。汽车是焊接机器人的用户,也是早用户。早在70年代末,上海电焊机厂与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合作研制的直角坐标机械手,成功地应用于上海牌轿车底盘的焊接。“一汽”是我国早引进焊接机器人的企业,1984起先后从KUKA公司引进了3台点焊机器人,用于当时“牌”轿车的车身焊接和“解放牌”车身顶盖的焊接。1986年成功将焊接机器人应用于前围总成的焊接,并于1988年开发了机器人车身总焊线。
点焊机器人的优势
如果说弧焊机器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焊接效率,点焊机器人则具有更多的优势,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更加可观,主要体现在:
a.机器人点焊时,大多采用钳体与变压器一体化方式,变压器的容量可以减小到1/3~1/4,节约了能源,并且极大地减轻了操作者繁重的体力劳动。
b.点焊机器人有更多的控制方式控制焊钳压力和焊接条件的自动切换,针对不同打点位置可轻松实现独特的焊接时序,大大提高了打点质量,避免了焊点漏打、多打及位置不准确等问题。
c.点焊机器人在打点效率上的优势明显,可提8~10倍。我们的一个上海的客户,设备临时出现故障,由于当时工期紧,他们临时采用手工来点焊同样的工件,结果4把手工焊钳在两个轮班只能生产40件,而机器人正常生产时,在一个轮班就能完成90件左右。
d.点焊机器人可以使用机器人的一些独有技术进一步对焊接时序进行控制,使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进一步提高。焊接机器人就是在工业机器人的末轴法兰装接焊钳或焊(割)枪的,使之能进行焊接,切割或热喷涂。如,电动焊钳在机器人上的使用不仅仅是加压方式的改变,其优势更体现在机器人对它的行程的控制方面:①可以根据焊点的位置实现理想的行程;②焊接过程中可以分段控制焊钳压力;③可以控制焊接条件输出的时间节点;④可以运用间隙示教功能灵活选择上电极示教、下电极示教方式,大大缩短了示教时间。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