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发工业机器人晚于美国和日本,起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自发性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发那科焊接机器人出售,***没有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而在国外,工业机器人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工业产品,焊接机器人公司,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七五”攻关计划将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列入了计划,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攻关,特别是把应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这样就把机器人技术和用户紧密结合起来,使中国机器人在起步阶段就瞄准了实用化的方向。
与此同时于1986年将发展机器人列入***“863”高科技计划。在***“863”计划实施五周年之际,邓同志提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在国内市场发展的推动下,以及对机器人技术研究的技术储备的基础上,863主题***组及时对主攻方向进行了调整和延伸,将工业机器人及应用工程作为研究开发***之一,提出了以应用带动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发展方针,以后又列入***“八五”和“九五”中。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努力,在***的***和支持下,我国焊接机器人的研究在基础技术、控制技术、关键元器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已进入使用化阶段,形成了点焊、弧焊机器人系列产品,能够实现小批量生产。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铁路机车等几个主要行业。汽车是焊接机器人的用户,也是早用户。早在70年代末,上海电焊机厂与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合作研制的直角坐标机械手,成功地应用于上海牌轿车底盘的焊接。“一汽”是我国早引进焊接机器人的企业,1984起先后从KUKA公司引进了3台点焊机器人,用于当时“牌”轿车的车身焊接和“解放牌”车身顶盖的焊接。1986年成功将焊接机器人应用于前围总成的焊接,并于1988年开发了机器人车身总焊线。
以汽车为代表的下业景气度下行,各厂商面临成本与增长的双重压力,对于设备的***呈观望状态,市场缺乏“确定性”的主基调,导致机器人需求放缓。
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焊接机器人设备,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15.31万台,同比下滑2.11%,包括四大家族在内的大部分外资厂商增速均下滑明显。
多关节机器人作为占比本体类型,轻小负载产品(负载≤20kg)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愈演愈烈,成为内外资工业机器人厂商较量的主战场,同时也是增速下滑明显的细分产品之一。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