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刀方式的合理选择
1、基本选择原则
选择走刀方式时要考虑两点:一是加工时间的长短,二是加工余量是否均匀。一般来说,环切方式是基于工件形状的走刀方式,加工余量较均匀。而选用行切方式的加工余量较不均匀,若希望行切加工后留下较均匀的余量,通常需要增加围绕边界的环切刀轨。若忽略余量不均匀性要求,行切走刀的刀轨长度通常是比较短的;若考虑余量的不均匀性而增加环切刀轨,当加工区域边界较长(如多岛屿情况),则围绕边界的环切刀轨对总的加工时间影响比较明显,行切刀轨一般会比环切刀轨长。行切走刀刀位容易计算,占用内存少,但抬刀次数较多。采用环形刀轨时,则需要多次对环边界进行偏置并清除自交环。
2、根据外形特征选择
工件外形特征决定了加工的走刀方式。根据加工客体的不同,可将工件简单的分成平面形腔类和自由曲面类。平面形腔类一般采用行切方式加工,数控车床,由于该类工件多为毛坯整体掏铣加工成型,如盒体、基座等零件,加工余量较大,采用行切方式有利于发挥机床的进给速度,提高加工效率,同时其切削表面质量也好于环切加工。
自由曲面类一般采用环切加工,主要是由于曲面多为铸件或由规则形状加工成型,余量分布不均匀,同时曲面对型面精度要求较高;其次是环切加工与行切方式相比具有良好的曲面加工特性,更能逼近曲面的真实形状。
3、根据加工策略选择
零件的加工常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加工阶段,有时还有光整加工阶段,数控车床结构,合理划分加工阶段是保证加工精度所必须的。传统加工方式因机床功能相对单一,所以工艺路线中可较明显地看出各个阶段的界线,但数控铣削加工方式下这个界线相对模糊,而且可能会有揉合的情况(如粗加工阶段有精加工的内容,精加工阶段也可能有粗加工的痕迹),从保证加工质量考虑,数控加工时加工阶段的划分也是需要的,但为了减少装夹时间和简化走刀动作等,如何确定各阶段的加工内容,考虑的问题可能与传统加工工艺有些不同。
影响走刀方式的因素
1、工件自身的形状及几何要素:工件自身的形状及几何要素包括加工域的几何形状、岛屿的大小和位置等方面。这是工件本身固有的特性,是属于不可变化的因素,但却是决定走刀方式的根本因素。
2、工艺路线:工艺路线是实现加工目的的直接过程,是走刀方式选择的直接依据。工艺路线决定了加工域的先后顺序,岛屿的合并及拆分,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划分等。实现目标的工艺路线有多种,这就决定了走刀方式的不同选择。
3、工件材料:工件材料也是决定走刀方式的因素之一,工件材料是直接的加工对象,并不直接影响走刀方式,但会对刀具材料、大小、加工方式等选用产生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走刀方式。工件毛坯的形状和大小等会造成工件各部分的加工余量分配是否均匀,同时对可选毛坯的工件,利用毛坯大小、形状的不同,会改变装夹方式、加工域的重新分配等影响加工策略,导致采取不同的走刀方式。
4、工件的装夹及紧固方式:工件的装夹及紧固方式也间接影响走刀方式,如压板产生的新“岛屿”的影响,紧固力对切削用量影响而导致走刀方式的改变,振动对走刀方式影响。
5、刀具的选用:刀具的选用包括刀具材料、刀具形状、刀具长度、刀具齿数等,这些参数决定了刀具与工件接触的面积大小和频率,因而决定了单位时间里切削材料的体积大小和机床负荷,其耐磨程度与刀具寿命则决定了切削时间的长短。而其中对走刀方式产生直接影响的是刀具大小(即直径)。由于选取不同直径的刀具,会影响残留区域的大小,数控车床工艺,造成加工轨迹的变化,导致走刀方式的不同。不想从事底层工作,想摆脱现状,想学习UG编程,可以找点冠教育的老师学习CNC数控技术。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