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不大于COD 5000mg/L,并按要求控制进水,低的COD负荷为1000mg/L。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
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控制所有工艺参数,但应特别注意乙1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进液采用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10min,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
结果表明:***1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越来越显著,而古菌1种群结构变化小。根据DGGE图谱计算***和古菌的Shannon-Wiene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S,表明多样性指数越高,生态优势度越小,丰富度越低。(4)无机阳离子Ca~(2 )浓度在300mgL~(-1)时,与对照组相比,厌氧颗粒污泥中EPS浓度和EPS中蛋白质含量达到大值。低负荷下优势古菌为甲1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sp.),高负荷下优势古菌为甲1烷鬃菌属(Methanosaeta sp.)。 (4)无机阳离子Ca~(2 )浓度在300mg L~(-1)时,与对照组相比,厌氧颗粒污泥中EPS浓度和EPS中蛋白质含量达到大值。
SBR中厌氧颗粒污泥向好氧颗粒污泥的转化厌氧颗粒污泥是由产甲1烷菌、产乙1酸菌和水解发酵蓖等构成的自凝聚体,其良好的沉淀性能和产甲1烷活性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成功的关键。颗粒污泥的化学组成和微生物相对其结构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探讨了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变化的分子生物学解析。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过程,取决于放心水组成、 操作条件等因素。综述了近年来厌氧颗粒污泥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厌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性和微生物相、厌氧颗粒污泥结构及其颗粒化过程。
工业的发展使废水处理领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于我国的现状而言,生物处理工艺应该是一种优先采纳的废水处理技术。其中,厌氧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容积21升的小型厌氧升流式污泥层(UASB)反应器内污泥在35±1℃下的颗粒化过程。上1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简称UASB)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污泥培养出了良好的厌氧颗粒污泥,污泥床内MLSS和MLVSS分别达到62.07g/l和54.88g/l,污泥大产甲1烷速率为525mI(CH4)/(gVSS·d)。 由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