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了31.8%和53.1%,多糖含量下降了11.0%,蛋白质/多糖的比率从2.0增加到3.5,Zeta电位从-45mV增加到-30mV,颗粒污泥粒径从2.5mm增加到2.75mm,产速率提高了5.0%,颗粒污泥的脱氢酶活性、BAA-蛋白质水解酶活性、β-葡萄糖苷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辅酶F420活性分别提高了36.4%、28%、11.2%、29.8%和28.0%。PAM浓度为20mg L~(-1)时,与对照组相比,EPS及其含有的蛋白质、多糖和Zeta电位达到大值。),高负荷下优势古菌为甲1烷鬃菌属(Methanosaetasp。
化学洗涤是利用臭气中的某些物质能溶于水的特性,使臭气中氨气、硫1化氢气体和水接触、溶解,达到除臭的目的。 传统的化学除臭法是利用臭气中的某些物质和药液产生中和反应的特性,利用呈碱性的苛性1钠和次氯1酸钠溶液,脱去臭气中硫化1氢、有机酸等酸性物质,利用盐酸或***等酸性溶液,去除臭气中的氨气等碱性物质。臭气被吸收入填料床的表面和生物膜表面,附着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主要是***、***等)氧化吸附/吸收的气体。建设成本投入低,运行成本低于其他所有方法,其主要运行成本为风机运行费用。
颗粒污泥在废水处理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它的形成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会受到诸多的因素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种:
1.环境因素
2.废水特征
3.接种污泥
4.操作因素
目前,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一是通过比较培养颗粒污泥的不同工艺条件和过程,提出颗粒污泥可能的形成机制;
二是通过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与过程培养得到的厌氧颗粒污泥的性能,推测出颗粒污泥的可能形成机制。
通过上述简单的介绍,您对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有没有一定的了解,影响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有这么多,所以颗粒污泥的价值也显得更高,主要还是因为它的作用强大。
厌氧处理过程中,水解产酸菌对pH值有较大的适应范围,而产甲1烷菌则对pH值的变化敏感,其适pH值范围是6.8-7.2。如果反应器内的pH值超过这个范围。则会导致产甲1烷菌受到***,并出现酸积累,进而使整个反应器酸化。而实际上,在反应器里对较重的颗粒污泥和分散的、絮状的污泥进行了选择。因此,反应器内pH值范围应控制在产甲1烷菌适的范围内。由于不同性质的废水有不同的pH值,为了保证反应器内pH值的稳定,防止酸积累而产生的对产甲1烷菌的***,可采用向废水中添加化学***如NaHCO3、Na2CO3、Ca(OH)2等物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