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控制数控机床用于加工平面上的孔系统。它们控制加工平面中的两个坐标轴(一个坐标轴是一个方向上的进给运动),以驱动刀具相对于工件移动。从坐标总线(一个坐标轴是一个方向上的进给运动),它们驱动刀具相对于工件移动,从一个坐标位置(坐标点)快速移动到下一个坐标位置,然后控制第三个坐标轴进行切割。这种类型的机床要求坐姿时有很高的***精度。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机床使用一组AG以给定的速度进行***运动,并在***点附近前进和下降或连续减速,以低速接近终点,从而减少运动部件的惯性过冲和由此引起的***误差。在***和移动过程中,数控机床不进行切削加工,对运动轨迹没有要求。
为了采用圆柱铣刀的周向切削方法并在四坐标机床上加工,除了三个移动坐标的联动外,为了保证刀具和工件轮廓始终沿整个长度贴合,刀具还应围绕O1(或O2)进行摆动联动。这种摆动连杆导致线性运动坐标,并且需要额外的补偿运动。额外的移动量与回转中心的位置有关,也需要在编程过程中进行计算。加工程序需要确定四个坐标轴的位移指令来控制四轴联动加工,因此编程相当复杂。(4)五坐标联动处理。几乎所有的空间轮廓都可以用球头铣刀按照“线切割法”加工。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副理事长陈惠仁今年在《经济导刊》的发文,我国已在制造端和应用端基本实现了数控机床技术的全普及,已全进入数控机床时代。虽然我国数控机床整体上还处于中低档水平,比西方发达***晚了30多年时间,但也是了不起的历史成就。随着数控机床技术的普及,我国中档数控机床技术不断趋向成熟,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同时,我国机床企业并没有因为实力悬殊而放弃在高领域的努力,2009年启动的***高数控机床重大科技专项就是为了突破技术瓶颈。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称DNC),又称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CN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装置(简称MNC),这是第五代数控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能进行人机对话式自动编制程序的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愈趋小型化,可以直接安装在机床上;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具有自动监控刀具破损和自动检测工件等功能。 次数用完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