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效率不在于餐位多,而在于餐位的有效利用率。
商务聚餐、朋友聚会、情侣约会,对桌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一个餐厅设计之初的桌椅数量及配比,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拒绝了一部分人进店。
快餐叫座位效率,正餐叫桌均效率。
鹿港小镇经过一段时间的数据分析发现,每单2-3人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占比65%,4-5人的占比24%。然后他们就把桌椅配比做了调整,4人桌和2人桌的比例调高了。后面积是一样的,座位数增加了。
增加了以后,翻台率会降下来,但是没关系,后营业额是升高的,因为每一张桌子的使用效率提高了。
这样平均下来,营业额反而是156万(之前是148万),这样租金占比就少了,也就是说坪效高了。
为***值座位赋予新价值
窗边、包间、靠墙是消费者偏好区域,而反之,过道、卫生间附近、楼梯口等区域,则是消费者比较抗拒的地方,这是由座位的“地理”性质决定的顾客心理,很难直接扭转。
那怎样既能够消除食客的抗拒心理 ,从而又能增加客座率呢?给消费者一个选择坐在那里的“理由”,其实不难。
餐厅可以设置可以的创意背景墙,可以造景形成一个主题,引导消费者“聚拢”而坐。
餐厅顾客是动态的,不同的消费场景(如节假日、时间段、消费客群)会催生出不同的餐位需求。餐厅只有时刻关注顾客动态,才能以灵活多形态的硬件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
桌子早叫做几。是个象形字。
几分成2种,一种是人做的,一种是供人使用的器物,也就是现代的桌子。
要说起源,虽然没有定论,如果从文明的发展来讲,必然是当为所用,原始人先用的天然的石头或者其它的使用,长久形成一种习惯,于是桌子诞生了。但是那种更多是天性使然,客观物质的次序而已。
从汉字的角度倒是可以看出一二来,甲骨文里就有几字,而且别忘了上古的时候人民习惯坐和跪,那么吃饭饮水很不方便,就需要桌子这样物件,所以依才取物,根据更远的习俗,推广使用了桌子,并制造了几这个字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