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同一盘混凝土的搅拌匀质性应符合以下规定:
(1)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
(2)混凝土稠度两次测值的差值不应大于规定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允许偏差。
5、冬期生产施工搅拌混凝土时,混凝土,宜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水下混凝土,也可同时采用加热骨料的方法提高拌合物温度。应先投入骨料和热水进行搅拌,然后再投入胶凝材料等共同搅拌,水泥不应与热水直接接触。拌合用水和骨料的加热温度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当骨料不加热时,拌合用水可加热到60℃以上。
拌合用水和骨料的高加热温度(℃)
商品混凝土的工艺不同于现场搅拌的混凝土,运输距离和时间的存在必须控制坍落度损失。因此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1.根据运距和运输时间确定初始坍落度:近距离(lt;10km)或1h时,初始坍落度为18cm~20cm;远距距离(gt;10 km)或2h时,为20cm~22cm。
2.控制坍落度损失,即控制入泵前的坍落度应大于15cm。因为坍落度lt;15cm时可泵性差。而坍落度gt;20cm时,浇筑后混凝土长时间保持大流动性状态、其稳定性差容易产生离析,凝结慢。
3.初凝时间的控制:梁板柱浇筑时初凝时间8 h~12h、大体积混凝土为12h~15h。
4.商品混凝土作为一种建材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考虑经济性,混凝土的耐久,在保证技术性能的前提下售价低。对商品混凝土总的要求是:稳定、可靠、适用和经济。
流态混凝土由于掺超塑化剂使拌合物流变性得到改善,即屈服值减小、塑性粘度降低和滞后圈变小,因而几乎接近牛顿型流体。这样就增加了流态混凝土的 可泵性。基准混凝土中掺0.4%~0.8%(是0.75%)超塑化剂所得到的流态混凝土,其泵送压力降低25%一35%。
泵送混凝土在泵压的作用之下,会产生坍落度损失、离析和堵泵现象。关键是通过混凝土配合比和超塑化剂的成分来调整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流动性和枯聚 性。在泵送混凝土中,细粉料(lt;0.25mm)的用量应在350~400kg/m3之间,水泥用量不得低于250kg/m3,泡沫混凝土,粗集料粒径为 25mm或31.5mm。另外,掺用粉煤灰,因为粉煤灰在较大降低屈服值的同时,塑性粘度降低小—些,这样使拌合物保持一定的粘聚性,提高了稳定性, 从而防止离析和堵泵现象。
流态混凝土主要用于高层建筑的基础、梁、柱、框架、桥梁等现浇混凝土,以及T型接头的整体浇灌。特别是配筋密集、不易振捣或不需振捣(“自坍”或“自流平”)的情况下。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