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市面上的超低温、常温下磷化液绝大部分为***加上亚的多双组分商品。亚在磷化液中的伤害关键有
2个层面:
一、危害磷化液的可靠性。亚在酸性标准下极其平稳,在非常短的時间内就分解掉了。因而,迫不得已常常加上。亚的这类特性,通常造成磷化液的主盐不平稳,磷化液沉定增加,磷化膜挂灰比较严重,磷化液应用全过程中操纵艰难,磷化品质不平稳;
二、毒性与致***物质不良影响。亚是***认可的致***物,长期性触碰个别人有状况,且进到身体毒性很大。
表面调整的目的,是促使磷化形成晶粒细致密实的磷化膜,以及提高磷化速度。表面调整剂主要有两类,一种是酸性表调剂,如草酸。另一种是胶体钛。两者的应用都非常普及,前者还兼备有除轻锈(工件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水锈'及'风锈')的作用。在磷化前处理工艺中,是否选用表面调整工序和选用那一种表调剂都是由工艺与磷化膜的要求来决定的。
一般原则是:涂漆前打底磷化、快速低温磷化需要表调。如果工件在进入磷化槽时,已经二次生锈,1好采用酸性表调,但酸性表调只适合于≥50℃的中温磷化。一般中温锌钙系磷化不表调也行。
磷化前预处理工艺是:
除油脂--水洗--酸洗--水洗--中和--表调--磷化
除油除锈'二合一'--水洗--中和--表调--磷化
除油脂--水洗--表调--磷化
中和一般就是0.2%~1.0%纯碱水溶液。在有些工艺中对重油脂工件,还增加预除油脂工序。
1) 盐酸溶液浓度一般控制在5%~25%。每天开始工作前要检查酸洗液浓度,并检查每槽酸液位,当酸槽液位不够时,需根据酸槽浓度添加酸或加水,补充到所需液位;当亚铁粒子浓度较高时,一般不再加入新酸。当酸液浓度小于5%,氯化亚铁含量大于150克/升时,需更换新酸。
2) 三个盐酸槽中配置不同浓度的盐酸,分别为5%<低浓度≤10%,10%<中等浓度≤20%,
20%<高浓度≤25%,线材经过酸池顺序为低浓度到中等浓度再到高浓度酸液,对退火后中碳合金钢只在低浓度和中等浓度酸液中酸洗。酸洗时间与温度、酸液浓度、氧化皮厚度形态及盘料的粗细等有关,可参表1,具体酸洗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对酸洗过的金属表面须要经粗糙处理或磷化处理,主要是增加金属表面与底漆的附着力。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