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地基的因素
强度及稳定性;压缩与不均匀沉降;地下水流失、潜蚀和管涌、液化;失稳和震陷
(二)地基处理的方法
局部地基处理;软土地基加固
地基处理的原则
将局部软弱层/硬物尽可能挖除,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分层夯实;处理后的地基应保证建筑物各部位沉降量趋于一致(均匀),以减少地基的不均匀下沉。
局部地基处理:古墓、坑穴的处理
将坑中的软松土、虚土全部挖除,使坑底及四周均见天然土,然后用与坑边天然土层相近的材料分层夯实回填至坑底标高处。
常用回填材料:砂、砂砾石、天然土、3∶7或2∶8的灰土。采用天然土分层夯实回填时,每层厚度200mm。
软松土坑范围较大,超过地槽的宽度时,应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挖至天然层,将部分基础加深,做成1∶2踏步与两端相接。
地基处理: 是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
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改善原状软弱地基的性质。
1、改善剪切特性。
由于土体的强度主要是指其抗剪强度,土体的***是受剪***,而不是受压***,所以改善剪切特性实际上是提高土体强度(两个重要指标就是C,Φ值)。
2、改善压缩特性
主要是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借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简而言之,就是提高地基抗变形特性。
3、改善透水特性
主要是解决由于地下水的运动而出现的问题。如流沙,管涌等。
4、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
地1震时饱和松散粉细沙(包括部分轻亚黏土)将会发生液化。主要解决地基的振动特性,提高抗震性能。
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特性
主要是消除或减少黄土的湿陷性和膨胀土的涨缩性。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