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线机安全操作规程 为体现“安全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发挥每个职工的安全技能,真正实现“全员教育、管理、全线预防、各负其责”的方位,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从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使设备安全运转,生产出优质合格的产品,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
一、捻线工工作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不留长发、不留长指甲。
2、身体机动灵活,工作期间不嬉戏打闹。
3、工作前***行培训,应熟悉捻线机工作原理及生产过程中出现一般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
二、工作现场:
1、进入工作现场,换好工作服,穿上工作鞋。
2、备好原辅材料,询问上班工作人员机车运转情况及生产状况,做好交接班记录。
3、开车前挂线确保线顺畅的缠绕纱管,以免开车时缠线、缠轴,一定要保证从原料到机车之间无任何***。
4、准备完毕看车周围是否有人准备开车,确认无误后开车,先空开车,细听机车的运转情况,无任何噪音后上线生产。
5、生产中要时时巡视,避免绕线、缠轴、缺股,以免损坏设备及造成残次品。上线、下线一定要把制动装置确认制紧后方可进行上下线,370w长轴电机,所有半成品及时放到定区域作出标识以免耽误生产。
6、捻线机所配备消防器材应完好、齐全。
络筒机捻接失误率高
捻接失误率是反映捻接和上纱失误的综合参数,主要影响设备运转效率和纱线质量。捻接失误率过高时,调速长轴电机,大吸嘴重复作功,容易出现连续退出管纱的现象。
产生原因
1)光电式纱线传感器积灰附花过多,传感器始终检测到有纱存在,大吸嘴一直动作,造成系统中的捻接失误率高;
2)吸风道内的积花、积回丝多,影响风力,使大吸嘴负压过低无法吸入纱线;
3)大吸嘴距管纱隔距过大,吸不到纱线,连续动作造成捻接失误;
4)车间内相对湿度过大,纱线的黏附力增强,紧贴在筒纱表面,大吸嘴无法捕到纱线断头,致使信息反馈为捻接失误;
5)吸嘴吸纱通道被回丝阻塞,在捕纱动作时捉不到纱线,连续动作造成捻接失误。
控制措施
1)要每天清洁纱线传感器,每周用温水擦拭传感器装置,避免传感器的误检测,影响检测效果。
2)及时校正大吸嘴与筒纱的隔距,大吸嘴接近度调整为1.5 mm~2.5 mm为宜。
3)合理控制车间的相对湿度。实践表明,自动络筒机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应低于普通络筒机的控制标准。当相对湿度大于75%时,捻接失误率明显高,一般应控制在70%左右。
4)清除大吸嘴沟槽内的积花灰尘,用汽清洗大吸嘴抓纱齿条,清除堵塞的回丝。
5)清理小吸嘴通道内的回丝。
络筒作为织造准备的一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而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追求效率的今天,纺织厂更希望每台设备都能发挥大的效率。而络筒设备效率的提高,对企业减少用工,节省生产时间,节约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络筒机的使用效率,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方法。
方法:络筒机插纱锭的优化 既减少用工又节省调节时间
络筒机对环境比较敏感,不同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改进,才能更适应自己工厂的使用现状。
滨州某公司自引进Autoeoner338型络筒机以来,插纱锭前后位置的调整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经过仔细观察及反复调试,我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由于原机上的调节凸轮可调半径太小(或经过长期使用已磨损),因此在调节时动程很小。对此,我们加工了1个尼龙材质的圆环,该圆环厚10毫米,内圆直径19.24毫米,外圆直径22.24毫米,将其套装在原磨损的调节凸轮上,既加大了调节的动程,方便了调节,又提高了调节的灵活性。
由于调节圆盘的长度不够,且表面光滑不易握持,造成调节时必须由前后两人共同完成,220v长轴电机供应商,这样费时费力,因此我们对调节圆盘进行了改造,将调节圆盘从机器上取下,四川长轴电机,与材质为尼龙的自制工件连接起来(用两个3毫米螺钉加垫片紧固)。该自制工件为厚20毫米、内圆直径25毫米、外圆直径为41毫米的圆环,纵横方向上各加工有两个2.8毫米的孔。将调节圆盘安装到机器上,放进弹簧、垫片,用E型卡子固定,然后将材质为尼龙的自制方形塑料盘与该自制工件连接起来(用两个3毫米螺钉加垫片紧固)。这样自制工件就将调节圆盘与方形塑料盘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同时可减少调节过程中对调节圆盘的磨损。改造后的方形塑料盘具有良好的握持效果,一人即可完成调整插纱锭前后位置,解决了以往插纱锭必须由两个人共同调节的问题,在减少用工的同时,节省了调节所需的时间。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