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床主体初就位和连接
用户在机床到达之前应按机床制造商提供的机床基础图做好机床基础,在安装地脚螺栓的部位做好预留孔。当数控机床运到用户后,按开箱手续把机床部件运至安装场地。然后,按说明书中介绍把组成机床的各大部件分别在地基上就位。就位时,垫铁、调整垫块和地脚螺栓等相应对号入座。
然后把机床各部件组装成整机部件组装完成后就进行电缆、油管和气管的连接。机床说明书中有电气接线图和气、液压管路图,应据此把有关电缆和管道按标记一一对号接好。
此阶段注意事项如下:
1)机床拆箱后首先找到随机的文件资料,找出机床装箱单,按照装箱单清点各包装箱内零部件、电缆、资料等是否齐全。
2)机床各部件组装前,密云伺服尾座,首先去除安装连接面、导轨和各运动面上的防锈涂料,做好各部件外表清洁工作。
3)连接时特别要注意清洁工作和可靠的接触及密封,并检查有无松动和损坏。电缆插上后一定要拧紧紧固螺钉,保证接触可靠。油管、气管连接中要特别防止***从接口中进入管路,造成整个液压系统故障,管路连接时每个接头都要拧紧。电缆和油管连接完毕后,要做好各管线的就位固定,防护罩壳的安装,保证整齐的外观。
一台TH61140镗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系统为FANUC18i,全闭环控制方式。加工过程中,发现该机床Y轴精度异常,精度误差在0.006mm左右,误差可达到1.400mm.检查中,机床已经按照要求设置了G54工件坐标系。在MDI方式下,以G54坐标系运行一段程序即“G90G54Y80F100;M30;”,待机床运行结束后显示器上显示的机械坐标值为“-1046.605”,记录下该值。然后在手动方式下,将机床Y轴点动到其他任意位置,再次在MDI方式下执行上面的语句,待机床停止后,发现此时机床机械坐标数显值为“-1046.992”,同次执行后的数显示值相比相差了0.387mm。按照同样的方法,将Y轴点动到不同的位置,反复执行该语句,数显的示值不定。用百分表对Y轴进行检测,发现机械位置实际误差同数显显示出的误差基本一致,伺服尾座设计,从而认为故障原因为Y轴重复***误差过大。对Y轴的反向间隙及***精度进行仔细检查,重新作补偿,均无效果。因此怀疑光栅尺及系统参数等有问题,但为什么产生如此大的误差,却未出现相应的报警信息呢?进一步检查发现,该轴为垂直方向的轴,当Y轴松开时,主轴箱向下掉,造成了超差。
对机床的PLC逻辑控制程序做了修改,即在Y轴松开时,先把Y轴使能加载,再把Y轴松开;而在夹紧时,先把轴夹紧后,伺服尾座数控车床,再把Y轴使能去掉。调整后机床故障得以解决。
三、通电试机
在检查机床各轴的运转情况时,应用手动连续进给移动各轴,通过CRT或DPL(数字显示器)的显示值检查机床部件移动方向是否正确。然后检查各轴移动距离是否与移动指令相符。如不符,应检查有关指令、反馈参数,以及位置控制环增益等参数设定是否正确。
随后,再用手动进给以低速移动各轴,并使他们碰到超程开关,用以检查超程限位是否有效,数控系统是否在超程时发出报警。
后,还应进行一次返回基准点动作。机床的基准点是以后机床进行加工的程序基准位置,因此,必须检查有无基准点功能及每次返回基准点的位置是否完全一致。
四、机床精度和功能的调试
在已经固化的地基上用地脚螺栓和垫铁精调机床主床身的水平,找正水平后移动床身上的各运动部件(主柱、溜板和工作台等),观察各坐标全行程内机床的水平变换情况,并相应调整机床几何精度使之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使用的检测工具有精密水平仪、标准方尺、平尺、平行光管等。在调整时,主要以调整垫铁为主,必要时可稍微改变导轨上的镶条和预紧滚轮等。
让机床自动运动到刀具交换位置(可用G28 Y0 Z0或G30 Y0 Z0等程序),用手动方式调整装刀机械手和卸刀机械手相对主轴的位置。在调整中采用一个校对心棒进行检测,伺服尾座调整,有误差时可调整机械手的行程,移动机械手支座和刀库位置等,必要时还可以修改换刀位置点的设定(改变数控系统内的参数设定)。调整完毕后紧固各调整螺钉及刀库地脚螺栓,然后装上几把接近规定允许重量的刀柄,进行多次从刀库到主轴的往复自动交换,要求动作准确无误,不撞击,不掉刀。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